【性味】
苦,平。
《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滇南本草》:性温,味辛苦,有毒。
【归经】
《滇南本草》:入肝、脾二经。
《纲目》:入手、足厥阴血分。
【功效主治】
**,通淋,**。主妇女月经不调,瘀滞腹痛,风湿痹痛,小便淋痛,喉痹,痈肿,疥癣,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开宝本草》:主破宿血,下五淋,浓煮服之。
《日华子本草》:通小肠。
《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风寒湿痹,麻木不仁,瘫痪痿软,暖筋,止腰痛,治妇人血寒腹痛。
《纲目》:**行气,消肿**,治妇人血气疼痛,经水凝涩。
《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咽喉、牙痛,女人月经不调,红崩白带,散血止痛,癣疮
《四川中药志》:治喉痹,外用涂蛇虫咬伤。
**行气
《本草纲目》云:“(紫荆)入手、足厥阴血分。”能**行气,可**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妇人闭经,血寒腹痛,跌打损伤等血瘀证。
**消肿
用于痈疽疖疮,鹤膝风等症,可配伍**消肿药同用。紫荆皮不仅能**行气,而且还能****,消肿止痛。《本草述》载:“兹味(紫荆)能**而**,则必非苦寒,亦非苦温,本草所谓气平者是也。”临床多用之**喉痹,外用涂蛇虫咬伤。
利水通淋
用于利尿,及淋症。
紫荆皮的作用
**镇痛作用
本品树皮煎剂20g/kg灌服对**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肿胀均有显著**作用。并能明显****所致小鼠扭体次数,表明有明显**、镇痛作用。但对戊巴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数均无协同效果,表明无镇痛作用。
对肠道平滑肌的影响
本品树皮煎剂40mg/ml浓度可**离体大鼠十二指肠平滑肌的自发运动,使收缩幅度降低,频率减电。20mg/ml还显著拮抗****、*化钡所致肠管痉挛,表明的解痉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本品树皮煎剂于体外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以及红色毛癣菌等有一定**作用,曾报告还可**流感**,并延缓埃可**所致细胞病变。
毒性
本品树皮煎剂灌服对小鼠的LD50为100.5±10.8g/kg。
紫荆皮的治病验方
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湿气流痰:紫荆皮二两(酒炒),秦(当)归五钱,川牛膝三钱,川羌活二钱,木瓜三钱。上好酒五斤,重汤煎一炷香为度,露**,去火毒用。(《滇南本草》)
治鹤膝风挛:真紫荆皮。老酒煎,候温常服。(《仁斋直指方》)
治妇人血气:紫荆皮为末,醋糊丸,樱桃大。每酒化服一丸。(《妇人良方补遗》)
治产后诸淋:紫荆皮五钱。半酒半水煎,温服。(《妇人良方补遗》)
治一切痈疽、发背、流注、诸肿毒冷热不明者:川紫荆皮(炒)五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白芷(生)一两,木蜡(又名望见消、阳春雪,随加减妙,即石菖蒲)。为末,用葱汤调热敷。(《仙传外科集验方》冲和仙膏,又名黄云膏、仙膏)
内消初生痈肿:白芷、紫荆皮。酒调。(《仙传外科集验方》一胜膏)
治*疮肿痛:紫荆皮五钱。新水食前煎服。(《仁斋直指方》)
治伤眼青肿:紫荆皮。小便浸七日,晒研,用生地黄汁、姜汁调敷,不肿用葱汁。(《永类钤方》)
紫荆皮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孕妇忌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克;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配伍应用
配羌活,**通经。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羌活,上升发散,作用强烈,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之邪,又可通利关节而止疼痛;紫荆皮,入手、足厥阴血分,能**行气,通络止痛。二药相配,**痹证日久,风寒湿邪出,入于筋骨经络,能使邪不易稽留。
紫荆皮的真假鉴别
市场上有用大戟科植物余甘子干燥的树皮冒充紫荆皮,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紫荆皮
外观呈长筒状或槽状块片,均向内卷曲,外表灰**或灰棕色,有皱纹,栓皮疏松或呈软木状,栓皮脱落处显棕褐色或棕紫色的内皮层,有细纵纹理,可见数个圆形或椭圆形纵向皮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散在或密集成群,有的可见纵向的细纤维呈毛状;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红色,纤维性强,对光照视,可见细小的亮星;闻之无任何气味,口尝味苦涩,有清凉感。《本草纲目》载:紫荆皮以“皮厚而色紫味苦如胆者为佳。”
伪品余甘子皮
外观虽亦呈筒状或槽状,但外表灰褐色或生有白斑,栓皮不易脱落,去掉栓皮可见紫棕色皮层,内表皮光滑;亦质坚实,难折断,但断面略呈颗粒状;闻之亦气微,口尝味微苦涩,无清凉感。
《本草述》中记载:“诸味之**者多属辛温,以血得温则行也。其**者多属苦寒,以毒为辛热之所结也。兹味(紫荆皮)能**而**,……此味****,功能并奏,则血瘀而有热者,岂非适宜之善物乎。”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紫荆皮对京科68-1**有**作用;对孤儿**能延缓细胞病变,并可**葡萄球菌的生长,而伪品余甘子皮与紫荆皮既不属同科植物,又不具备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紫荆皮使用。
紫荆皮和紫金皮大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紫荆皮和紫金皮在发音上非常相似,容易被混淆,事实上两者是性状功效完全不同的中药材,购买时需谨慎。
很多人容易把紫荆皮跟紫金皮混淆了,其实这两味药为不同的药,不能等同,然而的确有很多临床工作者将紫荆皮跟紫金皮混淆感使用。
紫荆皮一名,首载于《日华子本草》,为皮肤科要药,系豆科植物紫荆的树皮,历代医药文献均有记载。如《本草品汇精要》、《植物学大辞典》、《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实用中药学》、《中药大辞典》等。《群芳谱》、《本草纲目》对其做了详细的植物形态和临床应用的描述。
紫金皮,首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为骨伤科要药,系木兰科植物南五味子的根皮。
由于“荆”、“金”读音相近,部份省区在商品中药中一字之差,将木兰科植物紫金皮误写成豆科植物紫荆皮,造成同物异名,名不符实现象。《中药研究文献摘要》指出:“紫荆皮与紫金皮是两种药物……二者截然不同”,并明确指出:“浙江和上海所用紫荆皮,实为紫金皮,应引起注意,以免继续混淆”。
紫荆皮与紫金皮,其基原、入药部位、临床性效、**用名、调配应付品等完全不同的两种药物,国家卫生部药政局等编撰颁布的《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已将其分别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