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英语:Acrida)是蚱蜢亚科虫类的通称。我国普遍的为中华蚱蜢(Acridachinensis),雌性较比雄虫大,体翠绿色或棕褐色,头尖,呈锥形;触须短,尖部有显著的复眼。后足比较发达,擅于弹跳,飞时可传出“札札(ZhāZhā)”声。如用力握紧,2条后足能作上下跳动。咬合式口器,为典型性广栖、植食性优势种,总数大,遍布广,常摄食伤害粮食作物及青饲料,其营养元素丰富多彩,是一种关键的营养成分源。
若虫身长80~100mm,常以翠绿色或棕褐色,雄虫体小,雌虫体大,反面有暗红色纵花纹。胸口侧板的中隆线、侧隆线及腹缘呈暗红色。前翅翠绿色或枯草色,沿肘脉域有暗红色花纹,或中脉有褐黑色纵花纹,后翅浅绿色。幼虫与若虫类似。卵成小块。全世界现有5000多种多样蚱蜢,在其中的很多种不但能跳,并且能飞。在他们又窄又厚的前翼下边,有一对又宽又薄的后翼。蚱蜢航行时,伸出前翼,而敲打后翼。但是他们大量的是用后足弹跳行驶而不是用羽翼飞。
螳螂,植食性虫类,具咬合式口器。触须呈短鞭状,有着强劲有力的后脚,可运用跳跃来绕开克星。鱼体色有翠绿色和深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螳螂为食药同源双用虫类,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总科。据调查,蝗总科现有859种螳螂。雌雄异体,当然配种,卵生,自然条件下1年繁育2代,即夏蝗和秋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