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状茎**,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有长柄;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厘米,三全裂,中央全裂片卵状菱形,长3-8厘米,宽2-4厘米,顶端急尖,具长0.8-1.8厘米的细柄,3或5对羽状深裂,在下面***深,深裂片彼此相距2-6毫米,边缘生具细刺尖的锐锯齿,侧全裂片具长1.5-5毫米的柄,斜卵形,比中央全裂片短,不等二深裂,两面的叶脉隆起,除表面沿脉被短柔毛外,其余**;叶柄长5-12厘米,**。
花葶1-2条,高12-25厘米;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有3-8朵花;苞片披针形,三或五羽状深裂;萼片黄绿色,长椭圆状卵形,长9-12.5毫米,宽2-3毫米;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6.5毫米,顶端渐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约20,花药长约1毫米,花丝长2-5毫米;心皮8-12,花柱微外弯。
蓇葖长6-8毫米,柄约与之等长;种子7-8粒,长椭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0.8毫米,褐色。2-3月开花,4-6月结果。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阴,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的应用: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尤长于清中焦之热,**由于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脘腹痞满、 恶心呕吐常配苏叶用,如苏叶黄连汤。或配黄芩 干姜 半夏 如半夏泻心汤。配石膏,可治胃热呕吐,如石连散。
2、湿热泻痢,本品为**泻痢的要药,单用有效。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于**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
4、痈肿疖疮,目赤牙痛
5、消渴,善清胃火可用于**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常配麦冬用如消渴丸。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黄连的用法用量
日常用量:2~5g。外用适量;用水煎服,也可以外用:研末外敷。
黄连的副作用
中药成份复杂,药理作用更是复杂,现在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准确的说明黄连的不良反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的副作用小。
黄连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拉肚子,影响到肠胃的运化功能,从而会影响到食欲,导致消化不良。除非体内有实热,否则慎用。
黄连具有着清热**以及**作用,对于大肠杆菌等都具有着**作用。可以泡水喝,但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不宜服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因为是苦寒之品。
一般中病既止不宜久服,*好饭后服用。黄连的用量病轻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儿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黄连。
黄连的食用*忌
适合人群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药用*忌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连的附方
1.心经实热︰泻心汤︰用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和剂局方》)
2.猝热心痛︰黄连八钱。咀,水煎热服。(《外台秘要》)
3.肝火为痛︰黄连(姜汁炒),为末,粥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左金丸︰用黄连六两,茱萸一两。同炒为末,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丹溪方)
4.伏暑发热,作渴呕恶,及赤白痢,消渴,肠风酒毒,泄泻诸病,并宜酒煮黄龙丸主之。川黄连一斤(切)。以好酒二升半,煮干焙研,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水下,日三服。(《和剂局方》)
5.阳毒发狂,奔走不定。宜黄连、寒水石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浓煎甘草汤下。(《易简方》)
6.骨节积热,渐渐黄瘦。黄连四分(切)。以童子小便五大合,浸经宿,微煎三、四沸,去滓,分作二服。(《广利方》)
整体来说,黄连的药用价值还是要高于它的毒副作用的,但是在平时生活中食用上也一定要在咨询医生的建议以后,再食用,否则将会给脾胃功能较差以及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儿童一定要少吃,希望小编上文中的介绍对大家平时的食用上有所帮助。另外,黄连在配伍上也有一定的*忌,因为配伍不佳,不仅起不到**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