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说,饲料价格上涨,而猪价下跌,“养殖户已处于盈亏边缘”。记者从河北清苑县的几名养殖户处了解到,他们计划把存栏的猪卖掉后就不再养了。
在我所生活的湖北省荆州市,情况也差不多。生猪收购价还远低于报道中说的“全国不少地区徘徊在7元/斤左右”,在“某些地区甚至更低”范围内。不过,本地农户普遍种植有葡萄,种植葡萄需要大量肥料,如果自己不喂猪积肥,买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积肥其实也计算为收入的一部分,综合下来,同样在盈亏边缘徘徊。
养猪不赢利,除了饲料价格上涨外,还有其他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小农生产模式没有效率。在饲料以及整个农产品收购、加工上,小农模式决定了中间环节特别多,农药、化肥经过多层级代理、分销后价格高昂;生产过程中不可能自购农业机械而必须高价雇用;收购、生产过程又层层代理、集并,*终将豆腐整出肉价钱。
在销售上,小农模式决定盈利要求过高。一个家庭,养数十头猪已经算多了,在价格*好的年份,生猪收购价10元/斤,即使消费者抱怨吃不起肉,即使每头猪赚上千块,总盈利也有限。而现代化技术条件下,人均养殖量可能就高达数千头,每头猪赚100元,盈利就不得了。发达国家人工成本远高于国内,而从这些国家进口的猪肉却远比国内便宜,实在是现代化生产的效率。
二是消费信心丧失。报道中采访的养殖户,不讳言自己用“全价料”,并说猪4个月出栏。据我所知,在江汉平原,传统饲料也基本被“全价料”淘汰。用“全价料”喂养,从猪仔到200多斤重的成猪,一般只需要90天左右,*长不超过100天。我甚至查了农业部的产业资料,诸多资料显示,生猪养殖还是以5~6个月为一个计算周期。那么,90~100天的周期内养大的猪,究竟吃了什么?
我只是说身边的事。在江汉平原,农户喂自家的“年猪”,基本不用“全价料”;或者,将栏里的猪分开,商品猪用“全价料”,自家的“年猪”用粮食、菜、粗糠。一个原因,众所周知,用饲料喂的猪肉难吃、腥味重、一炒一锅水。另一个原因,即便没有权威发布,农户也本能地觉得违反自然生长规律的东西是可怕的。“现在的人吃些怪东西,就是病多”,已经是本地的口头禅。我特别想通过记者问问被采访的养殖户,在算了半天“全价料”账后,请他回答,用“全价料”喂出来的猪肉,他自己吃吗?
我没有条件自己喂猪,又“稍微”有些关心自己的健康,只能不吃。我不知道多少人如我一般,被迫戒了或者减少了吃猪肉,但我知道,一只又一只蝴蝶扇动翅膀,终于会引发飓风。如果需求萎缩,无论你成本如何高扬,价值规律一定会起作用,价格必定会“跌跌”不休。结果,受伤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农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