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7日,在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上,21斤道光廿五皇家贡酒以285万元成交;2011年4月10日,在贵州省拍卖公司举办的“首届陈年茅台酒专场拍卖会上,一瓶“精装汉帝茅台酒”拍出了890万元的天价;2016年6月25日,在北京国际酿酒大师艺术馆开馆盛典上,22位酿酒大师酿制、签名的套酒被中国**当代艺术家王开方以75万元竞拍而得。
酒,一种看似普通的饮料,居然像艺术品一样走进拍卖行,成为人们追捧的***。沧海桑田,时光流转,从古代到今天,从东方到西方,酒或是情感的宣泄,或是精神的寄托,始终是披着神秘盖头的新娘,始终是具有强烈嗅觉感的符号。有人说,它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美味;有人说,它是天、地、人共奏的交响曲,那它到底是什么?
在中国古人眼里,酒是“天赐之美禄”。
距今约36.5亿年前,*原始的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了。原生生物经过许多亿年的进化,地球上出现了真菌。*晚在四、五亿年前,地球上就大量存在着酵母菌等真菌。生物的进化继续进行,从真菌到裸子植物,再到被子植物,一亿年以前,出现了像谷物和水果那样含糖丰富而集中的高等植物的果实。酵母菌可以将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即可以通过生物化学的途径,产生出酒精来。蒋英炬先生在《酿酒起源辨》一文中说:“野生水果含有发酵性的糖类,遇到酵母菌会自然发酵成酒。空气尘埃或水果皮上也有酵母细胞,故成熟野果自然发酵成酒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酒始于自然,这是毫无争议的结论。即便是人工酿造,也与水、土、气、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才有“好山好水出好酒”、“大自然就是*好的酿酒师”等说法。由此可见,酒始于大自然的造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美味。
在西方人眼里,酒是生命之水。
酒者,久也。在全世界各大文化圈尚无法进行有效交流的情况下,人类都基于对自然态酒形成过程的观察,不约而同地发明人工酿酒的方法。不同地域的人类,自拥有酒那一刻开始,那酒的功用就有不同的认识。中国古人*先认识到的是酒入药,可强身健体。医的繁体字(醫)下半部分为“酉”, “酉”即酒,所以称“酒为百药之长”。由于欧洲人处在地球北半球偏北,年平均温度低,冬季时间长,而酒精的火焰可加快血液循环,提高人体热能,抵御寒冷,即使冰封大地,也能让人生龙活虎。比如俄罗斯,就有“不让我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了”一说,甚至见面时,也会问候一下“喝酒没有”?因此,西方人才会有“酒是生命之水”的认识。
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酒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认识,虽然都有站得住脚的理由,但这些认识更多是基于酒在物质层面上的功效,并没有触及酒的本质和灵魂。酒到底是什么,我以为,酒,是液体的诗歌。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五千年而生机盎然,反观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与中国日月同辉的古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或中断了。其中的奥秘莫过于中国文字对文明的承载。可以说,汉字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不妨从与酒高度关联的“曲”字入手,探寻酒的精神内核。
歌曲。酒曲。
一个“曲”字,道出了“歌”、“酒”之间的天然联系。
何为“曲”?它是指一种非正式状态的静止。当它与诗歌相连,就给诗歌注入了灵魂,演变成曼妙动听的音乐;当它与酒相连,就给发酵注入了动力,转化为幽雅怡人的酒液。
音乐响起,酒香四溢。细细体味“曲酒”一词的远古内涵,眼帘浮现出我们的祖先在辛勤劳作之后大碗饮酒、放声歌唱的壮观场景。在如此的场景中,诗兴、酒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古人以字为载体,道出了诗与酒表象上的天然关系,而二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又是如何呈现的呢?
酒的酿造调制与诗的酝酿都是“神来之笔”
美妙的诗句总会给人巧夺天工之感。李白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将诗句中的每个字单独看,都是我们熟悉且惯用的汉字。但这七个字经过李白的精妙组合,就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意境。再如耳熟能详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的“绿”字,王安石曾考虑过“入、到、满、过”,*后确定用“绿”,一个“绿”字,点缀出了别致而动感十足的江南美景,堪称经典。
酒的调制与诗人作诗如出一辙。调酒是指将不同香气、口味、风格的原酒,按照不同比例进行调配,使之符合一定标准并保持成品酒特定风格的专门技艺。它是酒的酿制过程*精妙之处,在此过程中,原酒任一组合的改变都会影响酒的风格和档次;调味酒万分之一的比例调整,都会显现出画龙点睛般神**果。调酒如同作诗,天壤之别,只在毫厘之间。
不同的汉字安排造就了不一样的诗人,不同原酒安排造就了不一样的美酒,就像优秀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样,一瓶美酒同样具有耐人寻味的个性。美食家卡罗琳·考斯梅尔说,“食物的配制与艺术创造之间具有某些相似。” 我以为,美酒的酿造与调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诗一般美的艺术活动。远古的先人把神圣而充满灵性的酒樽传递下来,如果我们小心翼翼地拭去它厚厚的灰尘,让每一个细节清晰起来,那么,酒就会并且更加完美地呈现出它迷人的光泽,让人们在品尝它的同时,得到一些更美的东西。
诗与酒都是人类情感的表达
诗人袁安《出版社》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人们以小说形态生活,以散文去流浪/以戏剧去婚娶,以**去通*/以美学去升官,以哲学去暗算/而把诗歌 留作哭泣。”该诗恰然道出了不同文学体裁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曲歌》有“悲歌可以当泣”,曹雪芹《红楼梦》有“长歌当哭之意耳”。诗歌之用在于“留作哭泣”,是人类情感*丰沛的表达。
酒与人类情感,可谓欲说还休。从“举杯消愁愁更愁”,到“春淡情浓半中酒”,再到“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酒作为一种嗜好性产品,早已与人们的情感世界血肉相融。客来远方,无酒不足见款款厚意;友去天涯,无酒不足依依深情;良宵佳节,无酒不足见显其乐;丧葬祭日,无酒不足致其哀;困顿蹉跎,无酒不足消其忧;春风得意,无酒不足畅其怀。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酒,它是通向社会生活的一张特殊通行证,是人们表达情感不可或缺的精神产品。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喻示着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出口成诗,只为表情达意;举杯畅饮,只为情绪宣泄。诗与酒在满足人类情感需求方面,可谓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诗与酒都是艺术殿堂的奇葩
从本质意义上讲,所有的艺术都追求“像”,现实生活中的东西都是“是”。艺术总在做有关“像”的事情。比如,活生生的美女模特就在那里,可是画家为什么还要去画她们呢?那是因为画出来的东西是“像”,而“像”就是艺术品。“像”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像”是一个看起来没有规矩,实际上却很有规矩的东西。所有的艺术都是在“是”的旁边,“是”的旁边就是“像”,而“像”的标准就是“是”。只有在“是”的旁边才是艺术。
诗歌也是“像”的艺术。以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孤烟只是“像”直而不是“是”直,落日也只是“像”圆而不是“是”圆,诗人通过“像”的描写,大漠的空旷感、长河的宁静感一下子就呈现出来了。看是写实,实为写意,本在画外,恍若画中,这就是诗歌艺术!
酒是什么呢?就是喝完了你会晕乎乎的东西。喝酒的*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你有醉中有醒、醒中有醉、似醉非醉的感觉。看似踉踉跄跄,实际上你是不会摔倒的;看似找不到北,实际上你是知道南北的;看似胡言乱语,实际上你是掏心窝的话。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酒醉心明白”。在这样的状态中,你看见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又是一个恍惚的世界,是真实的“是”,又是无限接近真实的“像”。这时候,酒就是诗一样的艺术了,它让你的世界成为了诗。
酒是诗人灵感的催化剂?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上下五千年,发黄的书页间飘荡出来的是一股浓郁的酒香,甘醇馥郁,绵软悠长,回味无穷。读《诗经》《楚辞》,诵唐诗宋词,到处都弥漫着酒的醇香。
“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中国诗人无论得意忘形,还是失意落魄,无论入世济民,还是出世修身,他们都是以酒来烧灼自己心中喜悦、忧郁或悲伤。“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催生了流传千古的诗句,酒就是诗,只是诗人将它从液体态转化为文字状罢了。
自古以来,酒本身就是人类诗性的某种表现。
屈原说,“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娱酒不废,沈日夜些。”一生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有心报国,无力回天,旦夕饮酒咏志。司马相如宁愿与卓文君当炉卖酒,卓文君也以“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赢得司马之真心。曹操咏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感慨人生苦短,功业**。曹植高歌,“置酒高堂上,亲友纵我游。”仿佛只有这样才是享受人生。遁世隐居的陶渊明,与酒更有不解之缘。“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清琴横床,浊酒半壶。”正是酒纵灵感,写下了“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创造中华诗歌鼎盛的李杜满身酒气,“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有人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真是一点不假。宋代歌者对酒更是到了痴迷的境界。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辛弃疾“谁共我,醉明月。”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柳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与诗,风雨相伴,一路前行,真可谓无酒不成诗。
诗酒是人们奔赴自我状态*自由的途径
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人类的至高追求。基于现实世界的无穷羁绊,自由总是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尽管如此,人们也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的追求,即使是一时、一地的自由,也是人们心中的渴求。
纵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自由竟在诗酒中。
诗是人类情绪*自由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就是一个把话乱说、把词乱组、把意乱会,用以充分表达自我的艺术。李白诗云,“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不过三尺,怎么可能三千丈?黄河之水源自崇山俊岭,哪里会从天上来?这明显就是不正经的说话,却是有意思的说话。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就是诗歌。***在《沁园春·雪》中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难道缔造元蒙帝国的成吉思汗真只有拉弓射雕的才能吗?明显是“胡言乱语”,但它却是诗人气魄气势的体现,自我状态的绽放。不切实际的乱说而让你叹服,这就是诗歌。按照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家雅各布森的看法,诗歌就是语言的陌生化。其目的唯有一个——自由抒情,表现自我。
酒与诗如出一辙。表面上看起来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但它是一种陌生化的水,而不是你平常熟悉的那个水。这种陌生化的液体可以让你喝到自由状态。南宋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喝酒之后就可以胡说乱说,但这种胡说乱说又在情理之中。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们常说的酒后打胡乱说,实则是无拘无束、酣畅淋漓地抒发情绪。心情好了,朋友对了,说怎么喝就怎么喝,千杯也嫌少。心情不好,朋友不对,怎么都喝不进去,一杯也嫌多。所以,酒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不像水,可以解渴,但是我们依然爱不释手?那就是性情。像诗一样,可以自由地表情达意。放开了心胸,摆脱了束缚,与自由世界融合为一体。之前还是庄严肃穆的顶头上司,喝完之后就成为水**融的兄弟;喝酒之前的斯文男女,由于碍着规矩,很难作亲密状,但三杯酒下肚,解构了规矩,相互拥抱,显得自然而然。人们在举杯交盏、觥筹交错之间,规矩藩篱都抛向脑后,恩**怨都烟消云散,疏远敌对都土崩瓦解,呈现出一派忘我的自由状态。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既是天赐美禄,更是抒情的饮料,让我们在抒情中与世界和他人水**融,那是一种诗性状态,人们沉醉在酒中,不知不觉就成了诗人。这一切之所以可能,恰恰是因为酒是液体的诗歌!
TAGS:
液体 诗歌 李家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我的天呐!牛根生、杨文俊等离开蒙牛后造就人生又一**!
下一篇: 宗庆后:提振实体经济是安居乐业之本
Deprecated: mysql_connect(): The mysql extension is deprecated and will be removed in the future: use mysqli or PDO instead in
/data/haozs.cc/xianguan.php on line
5
Deprecated: mysql_query(): The mysql extension is deprecated and will be removed in the future: use mysqli or PDO instead in
/data/haozs.cc/xianguan.php on lin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