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当刚刚宣布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乳制品赞助商时,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立下了进军全球乳业20强的目标。如今,10年过去,在潘刚的统帅下,伊利不仅已晋身全球乳业10强,7月25日,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发布了2016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伊利集团的排名比去年提升2位,进入了全球乳业8强。创下亚洲乳企*高排名记录。10年时间,连续超越10多个全球乳业巨头,这样的速度,即使放在全球商界,都堪称难得。当年作为中国乳企*年轻的高管——潘刚,到底是通过什么“**秘籍”,一步步做到的呢?
先做人,再做事
2002年,潘刚32岁,出任伊利集团总裁,是当时中国520家重点工业企业中*年轻的总裁,谈到伊利的员工,他非常真挚地说:“我们有*好的员工,他们踏踏实实,勤勉努力,他们才是真正英雄。”
“在伊利集团有一个口号,叫做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欲出好产品,先塑好人品。”潘刚认为,对于食品行业来说,消费者*关注的是产品的质量问题,而这也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伊利集团一贯追求“社会价值高于商业利润,安全与健康大于物质财富”,想要实现这一企业发展宗旨,“人”是关键因素。
潘刚说:“伊利集团非常重视人才,以德取才,以能用才,以需育才,以信留才,而‘德’始终排在**位。”
高瞻远瞩,快速行动
当伊利还是一家国内中小规模乳制品企业时,潘刚就曾有句名言,“在伊利人眼中,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喝牛奶的,一种人是不喝牛奶的,伊利人的使命就是要将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喝牛奶的人——享受牛奶营养与健康的人。”如今,每天,将近1亿份伊利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每年,有将近11亿中国消费者享用到伊利产品。没有人再会把潘刚当年的话当作玩笑,也没有人会不佩服潘刚当年提出梦想时的眼光和魄力。
上世纪90年代,当中国南方的大部分乳制品消费市场因为距离奶源地远,被外资品牌以高价格产品占据的时候,伊利引入国际先进生产线,用先进的加工工艺保证了北方原奶安全南运,实现了每个人都能喝上奶的里程碑式进步,有力助推了国人的全民饮奶计划,同时潘刚也一举带领企业完成了全国布局。
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带动了整个中国乳业的快速发展,开启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改变了中国人的饮奶习惯,让数以亿计的消费者享受到了牛奶的营养与健康。
进入新世纪,乳制品消费陷入低迷,很多企业陷入市场红海,单纯用价格战进行博弈。潘刚却敏锐地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对乳制品的需求趋势必定是丰富和个性化的。于是,潘刚再次带领伊利开启了一场意味深远的变革——用大数据洞察消费者需求、升级全球创新合作模式、整合全球*优资源……如今,当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时,潘刚的“乳业供给侧改革”已成为了业界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和对标学习。
可以说,前瞻视野和快速行动让潘刚统领下的伊利总是先人一步,占领着市场的制高点。
淬炼匠心,品质优先
“视品质如生命”这句简单的话不是什么秘密,却是伊利能攀上全球乳业顶峰的不二法门,因为这个看似简单其实却*难做到的“诀窍”,伊利通过三个100%做到了。
在伊利,有三个“100%”始终被所有伊利人挂在嘴边,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这三个“100%”就是“100%用心,100%安全,100%健康”,也是食品企业的金科玉律。
在潘刚的眼中,这三个“100%”其实就是工匠精神。潘刚认为,伊利作为食品企业,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营养,更需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11亿消费者选择伊利,是全体伊利人长期努力的结果;但要从11亿到0,可能就是一瞬间、一个事件!”潘刚居安思危,用这样的话语“警示”伊利人。所有伊利人也知道,这绝非夸大,确确实实就是伊利的“一票否决”。
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坚定地推行“人人都是品质创造者”这一行为准则。在伊利的供应体系内,一直流传着一个“伊利人出现在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仓库里”的故事:曾经有一家企业,想进入伊利的供应商体系,于是提交了申请并接受检查,结果有一次,当这家企业去自己的供应商那里进货时,却发现伊利的质量检查人员已经出现在自己供应商的仓库里。
任何和品质有关的事,总要追到根源、挖到关键,永远比别人多想一步、早做一步,这就是潘刚的匠心。
潘刚曾经说过:“我戴的这副眼镜很特别,左眼是望远镜,右眼是显微镜。作为管理者,既要着眼长远,明确战略方向,也要重视细节,做好精确管理”。2年前,在伊利进入全球乳业10强时,潘刚曾对全体伊利人写了一封内部信。在那封信中,潘刚说,全球10强成绩的取得,让我们更感思恩,思字有田,让我们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家食品企业,和土地关联,和数百万奶农、数十万合作伙伴和员工关联;恩字有因,让我们时刻知道归因,知道一切成绩的取得来自消费者的信任。
企业强则中国强。如果有更多像潘刚这样的实干型企业家,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相信定会给世界一个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