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洋河股份业绩快报显示:2017年营收为197.7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为65.98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洋河股份在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55.82亿元,四季度净利润为10.16亿元,较前三季度平均水平大幅下滑45%左右。
四季度遭遇滑铁卢,洋河业绩尴尬
事实上,在白酒企业表现异常抢眼的2017年里,洋河股份从第三季度开始业绩就已经呈现出了“疲软”的态势,2017年8-11月,公司董事副总裁周新虎连续减持**超过4000万元,多次引发市业内强烈关注。
2月28日,洋河股份成为当日白酒行业下跌幅度*大的一只股票,报收117.99元,跌7.25%。A股市场的白酒板块是2017年*红的类别之一,为何行业前三的洋河股份会在品牌普遍提价、白酒市场回暖的情形下,遭遇四季度利润大幅下滑、营收放缓的尴尬呢?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此前机构力推白酒板块,白酒市场的红利也迅速地反映在股市中,并形成了泡沫,洋河股份作为白酒中的“新贵”,综合实力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强,股价虚高,目前股份下跌也是白酒行业回归理性后对行业泡沫的真实反映。
对于洋河的业绩到底称不称得上好,有业内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洋河业绩好不好就看是在跟谁比。2017年度,“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首的贵州茅台营收接近596亿元,同为“中国三大名酒”之一的五粮液接近300亿元,洋河198亿元。从营收和利润来看,洋河股份仍然占据第三的位置,但从具体数据来看,洋河明显已被茅台和五粮液拉开了差距。
洋河净利润增速较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近年白酒市场两极分化现象现象严重,茅台、五粮液等高端酒地位愈加牢固,再加上区域龙头的强势崛起,两方共同挤压了洋河的市场。此外,洋河酒经过多年发展,由于价格过于透明化,毛利降低,因此经销商的动力明显不足;再加上洋河注重的“消费者盘中盘”模式,系统运作团购渠道在年前遭受了较大打击。
不起眼的洋河增速,是否被低估?
在茅台、五粮液等业绩爆发式增长的同时,虽然洋河15.05%、13.23%的增幅在业内看来并不高。这种观点低估了这组数字的含金量,洋河看似缓慢增长的数据背后是洋河正在实现寻求内在转变的决心。
事实上,洋河2017年营收197.7亿元、净利润65.98亿元的成绩,在营收、净利润**值方面均超过2012年历史*高水平;从增速来看,洋河2017年营收、净利润增速也基本创下2013年以来*好水平。
洋河内在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品牌和渠道层面,特别是在“新国酒”概念提出之后,洋河先后亮相“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博鳌高端论坛”等多个重大活动,并通过工业旅游和赞助品牌电视节目等方式不断加深品牌形象、强化品牌概念。据酒商记者了解,洋河在“全球烈酒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中已经上升到第7位,甚至将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竞品抛在身后。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都洋河成功的秘诀归结为“营销”,而现在的洋河正在不断寻求以品质和文化为内生动力来实现品牌提升,“手工班”作为洋河“不惜代价”打造出来的高端战略产品也是一个重要缩影。“手工班”在宣传上并没有过分强调高端,而是将“品质”定位为市场推广的关键词,致力于用品质在高端市场抢下一席之地。
铺垫之后,洋河要启动新的增长周期?
洋河在稳定业绩增长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同时,不断在市场、营销、品牌、产品、道渠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在短期内看似损失了“加速度”,但其清晰目标、卸掉包袱、打造新动能的操作,都预示洋河光明的未来。至少在2017年,包括茅台、汾酒在内的诸多高管纷纷带队学习、调研洋河,竞争对手的重视便是洋河“侵略性”和“含金量”的*好证明。在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低估洋河,都有可能犯下错误。
对于洋河在接下来的发展,洋河股份董事长王耀表示:“2012年之后,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我们转型早、转型快、转型扎实,通过转型,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力量,提升了我们的市场势能,而这种势能,对洋河现在的业绩释放具有重要作用。洋河不追求过高增长,无论在营收还是净利润方面,希望保持10%到15%的增长速度。争取未来五到十年,重新打开中高速增长通道,这是企业追求的长期目标。”
日前,洋河举营销工作大会,会上,洋河正式提出了“六一八规划”。其中,“一”便是指“新的一年要确保销售增长,争当行业排头兵”的目标。从董事长王耀提出的“势能”角度来看,洋河已经有了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思路,并且做好了继续稳步递增的准备,洋河还将继续创造属于它的蓝色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