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网红产品大道齐行,相比之下,桃李面包就显得有些“土里土气”。然而与那些光鲜又洋气的同行不一样,桃李面包好像刻意避开了互联网的风口,也无暇顾及品牌自营和连锁店的时髦,自诞生于东北以来就低调地发展,保持传统的个体经营和渠道分销,好让产品以便捷的方式送到普罗大众的手上。
如今,桃李面包已成为烘焙行业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2018年半年度业绩实现营业收入为21.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33%,桃李面包在今年上半年每天的净利润约为144.5万元。
在品牌连锁店纷繁炫目,高端网红产品更是时时刺激着消费者的神经,如此高压下,接地气的桃李面包又是如何独占鳌头的呢?
桃李面包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共五人,其中吴志刚和盛雅莉是夫妻,吴学群、吴学亮、吴学东为两人的三子,他们合计持有桃李面包股份总额的77.86%。桃李面包管理体制灵活,实际控制人同时担任主要管理者,对于桃李面包具有较好掌控能力。同时,主要管理者已深耕烘焙行业二十余年,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及对市场的高度敏锐性,能够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并保证战略的有效落地和执行,为桃李面包中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
在高端烘焙品牌连锁店和网红实体店如雨后春笋一样崛起的时代,面包要保证长期销量可谓蜀道之难,要在一众品牌连锁店中杀出重围,不仅代价过高,也容易走入死胡同。
桃李面包却因为其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而巧妙地避重就轻。20多年来,一直坚持少而精的发展路***包系列始终不超过5种,产品总共也没超过30个,这种固执曾让不少消费者疑惑。
其实这和桃李面包一开始就走的“中央工厂”路线有关。在“中央工厂”的生产模式下,生产过程由总部统一把关。标准化的生产一方面保证了产品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到成品的质量,能适当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规模效应。这样一来,控制产品的种类显得尤为必要。
此外,投放市场也格外谨慎,采取“试点 + 推广”的模式来降低试错成本,同时保留备受喜爱的老产品,以达到优化产品结构的作用。
“一招鲜,吃遍天。”作为食品企业的桃李面包,自然也深谙此道。其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的原因,也在于这个“鲜”字。桃李面包主打的是“短保”面包,这既考验技术,也考验公司的渠道能力。每天都会有配送,过保质期的产品还会被回收回去。
正如桃李面包的宣传广告上说的,主打的也正是“新鲜送达”的服务理念,一辆面包拼成的卡通汽车,前面是一个时钟,旁边是“桃李面包,新鲜送达”八个大字。而这更得益于桃李面包上半年的加工基地的壮大,截至2018年6月30日,桃李面包已在全国17个区域建立了生产基地,在全国市场建立了20多万个零售终端。而上市之前,2015年6月30日,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4个中心城市和8万多个零售终端。短短三年来,公司的销售终端增长了150%。
此外,桃李面包还紧跟流行趋势,在网红“脏脏包”市场大热后,公司迅即组织攻关,成功推出了“脏面包”产品。这两年,除了天然酵母、醇熟等传统明星产品继续获得稳步增长外,“脏面包”、“幸福的紫米糯面包”等顺应市场而推出的新产品,也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公司产品综合竞争力继续获得提升。
从东北一角到五湖四海,从1995到2018,桃李面包随着浪潮,在民族品牌风起云涌的年代悄然发迹,之后却又独行,在股市跌宕起伏的极端一年里低调上市。到今年,桃李面包已经走过了23年的风雨,屹然烘焙业的一颗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