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千克30毫克,到每千克100毫克——白砂糖新国家推荐标准“GB/T 317-2018”实施不到一个月,不少人发现,对比刚被替代的2006版标准“GB/T 317-2006”,二氧化硫指标较之前有所放宽。
一时间,多个自媒体公众号发文批评,认为新标准放宽白砂糖二氧化硫指标,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对此,制糖工程专家、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李坚斌表示,新标准所规定的二氧化硫指标虽然看起来较之前有所放宽,但仍是安全且可控的。
9月1日,白砂糖国家推荐标准“GB/T 317-2018”正式实施。
新的推荐标准中,二氧化硫指标由“GB/T 317-2006”要求的小于或等于“6mg/kg至30mg/kg”改为符合“GB13104-2014”的规定(小于或等于0.1g/kg,即100mg/kg)。
在旧的推荐标准“GB/T 317-2006”中,白砂糖的二氧化硫指标根据“精制”“优级”“一级”“二级”四个等级分别要求小于或等于6mg/kg、15mg/kg、30mg/kg、30mg/kg。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13104-2014)系强制性标准,只是卫生标准,属于*低标准,所有相关类别产品都要符合这一标准;而《白砂糖》(GB/T 317-2018)系推荐性标准,属于产品质量标准,该标准引用的标准里包括了前述强制性标准。
换言之,对于原来“GB/T 317-2006”中的“小于或等于6mg/kg至30mg/kg”的指标要求,企业此前可自行决定是否执行。而“GB 13104-2014”是强制标准,”小于或等于“100mg/kg”的二氧化硫指标是企业必须执行的。
国内大部分甘蔗糖厂使用亚**法。传统的亚**法工艺中,为了降低色值及粘度,粗糖浆还要经过硫漂,过度硫漂会使糖浆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升高,白砂糖中残留微量二氧化硫不可避免。
为了不断降低白砂糖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国内亚**法糖厂采取诸如取消糖浆硫漂、使用糖浆气浮新技术等方法来提高白砂糖的质量,以此减少二氧化硫残留量。
李坚斌说:“白砂糖国家标准主要是针对原料生产的,且标准中对纯度有具体要求。一般来说,纯度达到99.75%左右,结晶后的白砂糖里的二氧化硫存留很少的,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作为食品的白砂糖在生产过程中,提纯的纯度值很高,且市场上有不同级别的白砂糖,民众不放心可以选择更**别的白砂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