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解析了生物农药谷维菌素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产物及降解途径,评估了其母体及降解产物的环境生物毒性,为谷维菌素的科学应用提供了环境风险评估数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总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谷维菌素是我国创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作种子处理剂可提高作物产量。为推进其商品化应用,需明确其土壤降解行为及环境生物毒性。该研究系统解析了谷维菌素在黑土、红土、潮土和褐土中的降解行为,发现谷维菌素在土壤中有8个降解产物,主要是次黄嘌呤、核苷类似物和小分子有机酸;主要转化产物次黄嘌呤在4种土壤中的转化率为0.03%-33.77%,以潮土中最高。室内毒性测试发现,谷维菌素对鹌鹑和蜜蜂为低毒级;模型评估表明,其转化产物对斑马鱼、大型溞和绿藻均为低毒。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6113
TAGS:
食品安全 中国 农药 风险评估 生物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河北深州2023京津冀高品质果蔬产业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下一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肉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创新团队封面文章揭示了丙酮酸激酶发挥蛋白激酶功能影响肉品嫩度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