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农村牧区市场食品安全治理机制,提升农村牧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协同提升农村牧区市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呼和浩特市
先行先试出台《智慧农贸市场建设评价指南》(DB1501/T 0014-2021)等3项市级地标并组织实施,争取地方政府资金 600余万元,完成对呼和浩特市17家农贸市场标准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农贸市场经营场所布局、设施设备等基础建设以及智能化管理、制度建设等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大幅改善、提升。
包头市
加强五部门联合执法,采取部门联合、四不两直、现场抽查和市区(旗、县)两级联动等方式,同一时间对农村牧区开展联合检查,重点查处生产经营“三无食品、过期食品、方便食品、肉及肉制品”和“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等违法行为,对9家涉嫌经营过期食品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通辽市
立足“互联网+明厨亮灶”、与餐饮行业协同推进“扩A巩B消C”量化分级管理评定等亮点工程,坚持“内外兼治、规范提升”的原则,倾力打造和规范管理“小餐饮示范街”,实现了证照齐全、信息透明、环境整洁、后厨规范、餐具洁净、人员健康、安全文明“七个达标”,阳光监管、量化分级、风险防控“三个100%”,切实保障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赤峰市
优化农村食品流通渠道,建立市旗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成农村牧区统一配送渠道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29家,投入专业物流配送车辆、开展物流综合配送工作。建立“网红+供应链+直播+电商”的商业营销新模式。依托三峡e购促进特色农畜产品销售,带动行业内农牧民和企业增收致富,共上架100余款扶贫销售产品,面向三峡集团及其子公司。
锡林郭勒盟
引导12家地方特色乳制品标准化小作坊、企业入驻“首放·锡林郭勒奶酪文化产业园”,镶黄旗30家标准化小作坊入驻“镶黄旗奶制品扶贫产业园区”,改变了一些小作坊厂房不合格、卫生不达标的现状。同时,通过“现场指导﹢交流”的方式,督促指导入驻企业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引导经营者履行主体责任、增强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
乌兰察布市
着力改善食品摊贩生产经营条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在固定场所或指定的区域30余处,在特定时段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条件,鼓励支持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小餐饮改进生产经营食品加工小作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向食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
鄂尔多斯市
以覆盖“盟市-旗区-乡镇-社区村”四级体系建设思路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园区管理模式,推行“风险管控+三推行+两引导+一检验”的管理理念,已建成运营食品生产加工园区14个,实现每个旗区至少建成1个的基本目标,园区平均入驻率达到51%,园区统一管理后,大大降低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散、乱、差”特性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
巴彦淖尔市
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为每辆流动餐厅安装北斗星GPS双模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定位,对车辆活动范围进行科学管理,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对举办集体聚餐的流动餐厅进行远程监管,有效防范农村牧区集中聚餐食物中毒风险。
阿拉善盟
为满足阿右旗、额旗地处偏远、没有商业基础的嘎查农牧户和守边戍边户的购物消费需求,通过开展“流动服务车”送服务活动,坚持每月两次为广大群众提供贴心、便捷、安全、放心的平价物资配送,全力打造“车轮上的供销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改善农村牧区的消费环境。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各部门将持续加大农村牧区食品安全治理力度,严厉查处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强化常态化监管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农村牧区假冒伪劣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抓实、抓出成效,保障农村牧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来源:食品流通处
TAGS:
食品安全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南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见成效
下一篇: 安徽省2022年秋季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