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玉米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近日,NewLeaf Symbiotics?宣布,美国环保局(EPA)已批准登记TS201,该产品包含扭脱甲基杆菌(Methylorubrum extorquens),将以Terrasym?品牌进行销售。该公司正与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对该产品进行大规模试验和商业化,目前尚待美国各州的批准。[详细]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宋春副教授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紫色丘陵区玉米-大豆套作系统根际解磷菌活化土壤难溶磷的生化机制”的资助,在农田生态系统磷素高效利用上取得新进展。[详细]
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杂交育种产生典型的生长和产量优势,而自交(授粉)导致严重的衰退现象。虽然玉米杂种优势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利用,但是自交衰退的机理很不清楚。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多倍体杂种优势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An epigenetic basis of inbreeding depression in maiz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玉米自交衰退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详细]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日,拜耳公司在阿根廷推出了市场上浓度最高的草甘膦除草剂Roundup Top,在已经使用过该新产品的用户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馈。这也为大豆、玉米、大麦和棉花等生产商在其作物生产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详细]
今年东北地区秋粮作物播期推迟,近期又出现阶段性低温,延迟了生育进程,进一步加大了后期遭遇早霜的风险。早霜是东北地区秋粮中后期影响产量的重要灾害,发生越早产量损失越大,一般轻灾可减产一成以上,重灾可减产五成甚至绝收。目前,水稻处于灌浆期,玉米处于乳熟期,大豆处于鼓粒期,是产量和品质形成关键期。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和作物长势,以“抢积温、促早熟、控病虫、保增产”为重点,制定东北地区防早霜夺秋粮丰收技术意见。[详细]
农田施用氮肥会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而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作物利用率下降、损失增多,引发环境问题。量化施入农田氮肥的去向和利用效率是农田氮肥管理的基础。为实现可持续粮食生产的目标,已有研究设计出不同的农田管理措施来增加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并减少氮损失带来的环境污染。然而,在不同土壤-气候和农田管理条件下,氮肥去向和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认识这些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管理氮肥,提高其资源效率,减少氮损失环境污染。[详细]
8月25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河北石家庄藁城基地组织开展了DNA位点差异不显著玉米品种田间现场鉴定工作,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刘信、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段玲玲出席,有关玉米育种、品种区试和种子检验等方面的10余名专业人员参加。[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基于无人机高通量作物表型观测平台采集的RGB、多光谱和热红外图像构建多模态数据,对玉米叶面积指数进行精确估测,为更精细化的指导玉米田间水肥管理,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依据。7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详细]
塞《消息报》8月9日报道,干旱和炎热的天气正在摧毁塞最大农业产区伏伊伏丁那省的玉米。专家预计今年玉米总产量将不到500万吨,这个数量仅能满足塞国内消费,只有很少的数量能够出口。[详细]
外媒8月21日消息:截至2022年8月19日的一周,全球饲粮价格下跌,主要是因为全球经济担忧以及美元上涨促使投机资金抛售;乌克兰继续恢复从黑海的谷物出库;美国和欧洲出现降雨,有助于稳定玉米作物长势;国际原油期货下跌。不过全球玉米产量前景变差,继续对玉米价格构成潜在支持。[详细]
近日,沿江所玉米学科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高夕全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Plant Disease》(二区,IF:4.438)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并验证了一个玉米禾谷镰刀菌穗腐病稳定抗性QTL qGER4.09。[详细]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哈巴罗夫斯克8月19日电 俄罗斯阿穆尔州政府发布消息称,计划2023年底在阿穆尔州建成加工5万吨玉米的大型粮仓。[详细]
外媒8月17日消息:南美作物专家迈克尔·科尔多涅博士称,近几个月来巴西和中国政府一直努力扩大农业贸易,几周前宣布就植物检疫标准达成协议,以便开始向中国出口巴西玉米。目前在为对中国出口巴西豆粕制定类似的协议。[详细]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基因编辑团队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在Molecular Plant、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9篇高水平SCI论文,其中仅Molecular Plant就有3篇。在专利方面,也系统性申请了30多项基因编辑技术专利。近日,所申请的DisSUGs系统等7项基因编辑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详细]
外媒8月18日消息: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周四发布月报,下调了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测,主要是受到欧盟和美国产量前景削弱的影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