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基因

TAGS为基因的查询结果

  • 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作物优异基因高效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在分子生物学顶级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IF 16.4)发表了题为“The uS10c-BPG2 module mediates ribosomal RNA processing in chloroplast nucleoid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叶绿体“拟核”结构参与核糖体加工的分子机制,对叶绿体中的核糖体加工机制提出了新见解,为探索“植物如何最大化光合效率”提供了新思路。[详细]

  • 5月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详细]

  •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甘蔗逆境生物学研究组团队在甘蔗抗黑穗病性状形成机理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利用时序基因共表达网络(time-order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TO-GCN)技术系统解析了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调控网络,并鉴定了两个能够负调控植物抗病性的甘蔗ScCAX基因(钙离子/氢离子交换子基因)。[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揭示了转录因子介导的激素防御途径调控水稻对不同病原菌的免疫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发育细胞(Developmental Cell)》上。[详细]

  • 近日,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病虫作物生态安全评价与利用创新团队在植物学著名期刊《植物通讯》 (Plant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使用TadA变体构建了一系列水稻高效新型碱基编辑器,在水稻中实现多种碱基编辑,为植物抗性基因功能研究与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详细]

  •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蔬园艺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陈炯炯副教授课题组在New Phytologist杂志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正向遗传学克隆了调控莴苣重要驯化性状-刺发育的关键基因WS1,结合遗传转化、RNA-Seq、DAP-Seq等技术,详细阐述了莴苣刺的发育机制,为野莴苣资源利用及从头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详细]

  • 2024年4月26日,Horticulture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山东省葡萄研究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华北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多家单位合作完成研究论文。山葡萄酒是中国特色葡萄酒中的一抹亮点,是表达“中国风土特色”的代表性葡萄品种。山葡萄高质量基因组的完成,为山葡萄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是“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标志。[详细]

  • 15. 我国植物病毒学20年研究进展综述-食品科技 2024-05-1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综述我国近20年在植物病毒学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详细]

 634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披萨
    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