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中国
越通社驻香港记者报道,4月19日,越南粮食协会与越南工贸部、越南驻中国香港总领事馆、香港米行商会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诺富特酒店联合举行越南与香港大米贸易对接会。[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生物学与饲养团队和中国计量大学通过比较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工蜂对蜂王信息素识别的差异,揭示了嗅觉受体对蜂王信息素的识别在维持蜂群组织稳定性中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详细]
广西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严格监管,扎实做好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和峰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实现了全区食品安全事件零发生的工作目标。[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华蜜蜂利用与生态团队研究人员建立了蜂蜜中22种有机酸的定量检测方法,并测定了5种大宗蜂蜜中22种有机酸的含量。该研究将为蜂蜜中有机酸方法测定研究及基于有机酸的蜂蜜鉴定、营养品质等研究提供依据。[详细]
近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正式发布,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这表明“根据中国人的日常习惯打造适合中国人的健康解决方案”这一理念正日益成为主流。达能纽迪希亚旗下营养品牌——敢迈系列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研发而成。据悉,敢迈营养食品系列全线产品于近日正式上线天猫和抖音官方旗舰店,凭借纽迪希亚在营养领域超过125年的丰富经验,敢迈希望以寻求“科学配方、精准营养”的品牌理念为40岁以上的中国消费者群体营养护航。[详细]
为贯彻落实我省《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意见实施方案》《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实施方案》的要求,不断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提升健康水平,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结合河北省饮食习惯,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制定了《河北省中小学学生餐营养指南(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创新团队揭示了酵母β-葡聚糖提高斑马鱼抗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能力的相关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免疫学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与相关单位合作,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水稻单个产量基因通过源、库、流性状协调作用增加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机理,为水稻高产优质育种提供理论支持。[详细]
据菲律宾BusinessWorld报道,菲律宾哥打巴托省(Cotabato)政府官员表示,继邻近的达沃市之后,哥打巴托省也加入了对华榴莲出口行列。[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创制了马铃薯单倍体诱导系,构建了利用双单倍体技术获得高纯度二倍体马铃薯自交系的方法,为二倍体马铃薯杂交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详细]
一季度全国共测定1173个奶牛场的106.9万头奶牛,上报中国奶牛数据中心的测定记录达到219.6万条。参测泌乳牛数量同比增加22.7%,环比减少2.2%。测定场平均泌乳牛规模达到912头,同比增加17.8%,环比增加0.6%。[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了两个大丽轮枝菌M35家族金属蛋白酶VdM35-1和VdASPF2,并揭示了其通过调控大丽轮枝菌产孢、菌丝生长、孢子形态及碳源利用等,调节大丽轮枝菌的适应性和毒力,为进一步阐明大丽轮枝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微生物学波普(Microbiology Spectrum)》上。[详细]
厄瓜多尔对中国出口的首批黄色火龙果(pitahaya)已于4月10日完成发货。据厄瓜多尔农业和畜牧业部(MAG)介绍,出口至中国的首批黄色火龙果共计7745公斤,来自莫罗纳圣地亚哥省(Morona Santiago)帕罗拉地区(Palora)的4家公司负责本次出口业务。[详细]
来自SeafoodSource 4月14日消息,自中国取消新冠疫情的严格防控措施以来,许多中国消费者对健康问题仍然是他们购买食品决策的首要因素。[详细]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608号公告,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主持研制的动物专用新型“二丙酸咪多卡” 原料和“二丙酸咪多卡注射液”分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