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小麦
当前,主产区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是确保颗粒归仓、夺取夏粮丰收的关键时期。5月下旬,北方地区出现明显降雨,局地发生暴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江淮、黄淮大部降水量达25—80毫米、局部100—200毫米。受连阴雨天气影响,部分地区出现“烂场雨”,个别麦田倒伏受淹,易导致霉变和穗发芽,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为科学应对“烂场雨”,各地要坚持“四抢”(抢排积水、抢抓田管、抢时收获、抢晴晾晒)、“两降”(降渍涝、降损失)、“两防”(防病虫、防霉变),加强田间管理,强化防灾减灾,减少产量损失,确保颗粒归仓,努力夺取夏[详细]
韩北忠教授团队对原料小麦和制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大曲样本进行了微生物传统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结合分析。同时进行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分析,结合微生物分析结果进行关联网络分析,挖掘重要微生物的代谢特征,表征微生物与风味物质之间的关系,讨论微生物在制曲过程中的代谢功能,从更客观的角度阐明小麦源微生物对大曲菌群和代谢物的贡献。[详细]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开罗电 俄罗斯驻开罗大使馆发布消息称,从去年7月至今,尽管欧盟试图阻挠,但俄罗斯对埃及出口小麦已超800万吨。[详细]
外媒6月18日消息:截至2023年6月16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在于欧洲等小麦主产区的天气变得干燥。美元指数下跌,玉米和大豆市场飙升,黑海谷物协议续签前景黯淡,有助于小麦市场获得支持。[详细]
为了更好地理解小麦的再生过程,探究其中的转录和染色质动态变化,以及鉴定提高小麦转化效率的新基因,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肖军团队联合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宪省团队利用RNA-seq、ATAC-seq、CUT&Tag等技术手段,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的方式绘制了小麦再生过程的转录及染色质动态图谱,并搭建了一个顺序的转录调控网络,最终通过与拟南芥再生过程的比较分析鉴定出2个能提高小麦遗传转化效率的新因子。[详细]
外媒6月18日消息:2023年第24周,法国小麦现货价格上涨,反映出法国以及北欧天气干旱令人担忧。[详细]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拜耳作物科学部门近日宣布,交叉谱除草剂Varro?FX已登记用于加拿大西部的春小麦和冬小麦。作为加拿大西部市场首款Group 2类别下的乳油(EC)制剂, Varro FX可为最顽固的禾本科杂草提供先进的防治,包括抗Group 1的野燕麦和八重葎、地肤、金荞麦等阔叶杂草。[详细]
外媒6月19日消息:俄罗斯农业部发布通告,继续调低未来一周的小麦和玉米的出口关税(卢布计价),其中小麦关税调低0.6%,玉米关税调低1.8%。[详细]
NOVA新闻网5月31日报道,据意大利自耕农协会(Coldiretti)和意大利农业联合会(CAI)估算,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洪水造成的小麦减产量约为12%至15%,即相当于2亿公斤面包产量的软麦作物遭受损失。受损失地区集中在弗利、切塞纳、拉文纳和法恩扎之间,部分在博洛尼亚和里米尼地区。[详细]
外媒6月13日消息:俄罗斯谷物联盟(RGU)表示,2023年6月份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可能达到400万到430万吨,因为目前俄罗斯小麦价格便宜。[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技术创新团队揭示了不同浅层地下水埋深情况下小麦高产节肥施氮策略,为浅地下水埋深区水肥高效利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详细]
2023年10月25日,中国酒业协会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在北京市对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燕京小麦啤酒功效成分解析及生物活性评价研究”和“基于啤酒酿造过程的绿色生物酶清洗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应用”两个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克隆了小麦矮秆基因GSK3,并揭示了该基因通过编码蛋白激酶磷酸化小麦绿色革命蛋白Rht-B1b来降低株高的分子机制,为小麦株型遗传改良提供了新思路。[详细]
3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通过花青素标记小麦单倍体诱导系的胚组织,建立了根据胚色快速、直观鉴定小麦杂交后代中单倍体籽粒和二倍体籽粒的技术体系,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上。[详细]
3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克隆了小麦矮秆基因GSK3,并揭示了该基因通过编码蛋白激酶磷酸化小麦绿色革命蛋白Rht-B1b来降低株高的分子机制,为小麦株型遗传改良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细胞(Plant Cell)》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