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小麦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0月28日电 俄外交部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向亚洲和非洲国家发送了约1050万吨粮食,主要是小麦,俄方准备到年底前再出口包括小麦在内的约3000万吨粮食,考虑到收成的话,这一数字将增加到5000万吨。[详细]
外媒10月23日消息:截至2022年10月21日的一周,全球饲粮价格下跌,主要因为美国玉米收割上市,市场供应改善;小麦价格下挫带来比价压力。但是欧美玉米减产,黑海谷物出口协议前景不确定,限制饲粮价格跌幅。[详细]
外媒10月23日消息:截至2022年10月21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互有涨跌,围绕黑海谷物出口协议的信息噪音加剧了小麦市场波动。市场投资者试图评估全球小麦主产国供需前景各异对小麦价格的影响。美国冬小麦产区天气持续干燥,阿根廷天气干旱及澳大利亚的暴雨威胁小麦产量及质量,对麦价构成支持。[详细]
尽管本季刚拉开序幕,联合国粮农组织(粮农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谷物产量将连续第三年实现增长。北半球部分国家已经开始收获冬小麦,目前的作物状况预示前景略好于先前预期,因此2021年全球小麦产量初步预报上调至7.85亿吨。[详细]
外媒10月30日消息:截至2022年10月28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大多下跌,主要是因为美国干燥的冬小麦产区迎来有利降雨,有助于改善作物长势。不过围绕黑海谷物出口协议续签前景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波动。俄罗斯周末期间宣布退出谷物出口协议,预示着下周芝加哥小麦价格面临上涨压力。[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节水高效灌溉技术与装备创新团队,采用特征选择方法对水分胁迫冬小麦无人机高光谱影像指数进行筛选,开发了一个决策层融合集成机器学习模型,探索利用无人机高光谱图像建立冬小麦产量估算的模型,为农业生产精准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新技术及应用创新团队成功克隆了小麦育种上广泛利用的重要矮秆基因Rht8,并揭示了其调控株高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19日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杂志在线发表。[详细]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山东省2021年第二批农作物审定品种的通告》,我院作物所育成的济麦379等7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审定。[详细]
1月14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在京召开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活动暨工作部署视频会,全面部署做好冀晋鲁豫陕五省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科技支撑工作,助力今年夏粮丰收。[详细]
1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鉴定了一个与小麦植株再生相关的基因 TaWOX5 ,利用 TaWOX5 基因克服了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基因型依赖性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详细]
2023年3月1日,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CTNBio)宣布批准一项转基因小麦HB4用于商业化种植。[详细]
针对今年气象条件和小麦苗情长势,坚持“分区分类、因地因苗,促控结合、以促为主,防灾减灾、防控病虫”的技术路线,以生育进程为主线,以苗情墒情为依据,以晚播弱苗为重点,落实轻压保墒促返青、划锄增温促生长、增施磷肥促长根、肥水运筹促转化“四促”,及防“倒春寒”、防春旱、防倒伏、防病虫“四防”关键技术,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力争适期播种小麦多增产、晚播10天以内小麦能增产、晚播10—20天小麦保稳产、晚播20天以上小麦少减产,再夺夏粮小麦丰收。[详细]
外媒10月18日消息:乌克兰农业部周二发布报告,将2023年收获的冬小麦播种面积调高到400万公顷,高于之前预测的380万公顷。[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在活性氧参与诱导产生小麦单倍体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双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11日发表在《New Phytologist》杂志上。[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生物信息学及应用创新团队协同小麦资源与利用创新团队,在小麦育种过程中多性状协同改良的遗传基础解析研究中取得阶段性进展。1月12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Plant》杂志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