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绿色食品
近年,莱阳按照烟台市“链长制”工作要求,聚力培强产业优势,全市规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15家,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预制菜产值152.3亿元,荣获“中国预制菜第一市”、全国首个“中国绿色预制菜之乡”、以及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示范县3个国家级荣誉,入选工信部“全国十大预制菜基地”、全国十大预制菜创新发展地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台阶。[详细]
现将《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食品生产企业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详细]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扎实推进全国绿色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高效试点县和全国绿色食品发展重点市试点创建工作,提高建设质量,培树典型,示范推广,4月9日下午,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召开全国绿色食品高质高效试点创建工作推进会,张晓红主任主持会议并讲话。[详细]
近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布2024年第一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续报名单,河北省张北马铃薯、宽城板栗、滦平玉米等3个基地成功续报,再次荣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证书。至此,全省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0个。[详细]
1月26日,安徽省质检院党委书记、院长应邀参加绿色优质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工作座谈会,并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站授予的“绿色食品定点检测机构”牌匾。[详细]
绿色食品生产应选择距工矿区1千米以上,距公路、铁路、生活区50米以上的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在无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的条件下,应与常规生产区域设置8米宽的缓冲隔离带。产地的土壤、空气、水质质量应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详细]
绿色食品生产应选择距工矿区1千米以上,距公路、铁路、生活区50米以上的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在无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的条件下,应与常规生产区域设置8米宽的缓冲隔离带。产地的土壤、空气、水质质量应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详细]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芸豆生产技术。[详细]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应选择距工矿区1千米以上,距公路、铁路、生活区50米以上的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在无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的条件下,应与常规生产区域设置8米宽的缓冲隔离带。产地的土壤、空气、水质质量应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应选择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地块。不重茬、迎茬,宜选用玉米、小麦、马铃薯等茬口。[详细]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玉米生产技术:绿色食品生产应选择距工矿区1千米以上,距公路、铁路、生活区50米以上的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在无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的条件下,应与常规生产区域设置8米宽的缓冲隔离带。产地的土壤、空气、水质质量应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详细]
绿色食品生产应选择距工矿区1千米以上,距公路、铁路、生活区50米以上的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在无有效的缓冲带或物理屏障的条件下,应与常规生产区域设置8米宽的缓冲隔离带。产地的土壤、空气、水质质量应符合NY/T 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详细]
为扎实做好“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切实推进安徽省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发展规划编制,10月21日上午,省农业农村厅在京召开安徽省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张曙光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金宗顺出席,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汪学军主持论证会。[详细]
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为深入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加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品种品质品牌相得益彰、地理标志绿色食品叠加赋能,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安徽省地标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详细]
为深入贯彻《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南昌市绿色食品产业两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4年)》要求,加快推动预制菜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链条化发展,把南昌市打造成为江南预制菜之都,我市草拟了《南昌市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