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生态系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培肥与改良创新团队收集、整合了全球生物炭施用对作物产量、土壤性质和温室气体影响的效应。[详细]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虾贝类流行病学与疫病防控团队在全球高盐生态系统卤虫RNA病毒圈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详细]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虾贝类流行病学与疫病防控团队在全球高盐生态系统卤虫RNA病毒圈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祁阳红壤站研究揭示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的关系,为通过优化施肥实现红壤区双季稻田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上。[详细]
近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韦革宏教授团队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在线发表研究论文,探讨了ZnO NPs与其老化产物在苜蓿根际促进有机碳释放和分解的效应与机制。研究成果为理解土壤-植物体系中ZnO NPs对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详细]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谷阳光、巩秀玉、黄洪辉等发明的“一种降低水生态系统中沉积物重金属风险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 202210901296.9。该发明专利所用原材料来源于农业和林业废弃物,低碳环保、成本低,不仅可有效降低渔业水域等水生态系统中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还能实现多方面废弃资源的综合再利用,且运用范围广。[详细]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富美实近日在印度中央邦推出了无人机喷洒服务,以及用于大豆作物的新型除草剂Galaxy?NXT。大豆是印度种植最多的作物之一,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油料作物,主要存在于印度中部和半岛的雨养农业生态系统中。中央邦是印度最大的种植邦。[详细]
在5月20日“世界蜜蜂日”,哥斯达黎加环保组织“Bloque Verde”呼吁加强对蜜蜂的保护,禁止使用氟虫腈和新烟碱类农药,这些农药已造成大量蜜蜂中毒和死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并污染了生态系统。[详细]
近日,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在国际期刊《Plants》在线发表题为“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Involvement of Selenium in Regulating Plant Ecosystems”综述论文,总结了硒在植物生态中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详细]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建洪教授团队研究成果以“A novel magnetic double MOF composite is synthesized for removing azole fungicides economically and efficiently”为题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上发表。该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磁性双MOF吸附材料并围绕该材料建立了稻田生态系统中5种唑类杀菌剂多残留的快速去除方法。[详细]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许正宏教授团队针对非优势微生物在传统酿造谷物醋中的作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正式发表于《Systems Microbi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https://doi.org/10.1007/s43393-021-00064-6)。[详细]
10月12日,由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大安站)组织测产专家组,在大安盐碱地水田万亩核心示范区召开了秋季测产现场观摩与技术宣讲会。[详细]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先正达巴基斯坦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农业公司,专门从事作物保护、生物制品、种子和作物产品改良。该公司已与当地的Salaam Takaful Limited公司达成合作,通过基于气象和参数化指标的作物保险计划,保护农民免受气候变化影响。先正达希望通过创建一个可以解决农民所有关注要点的生态系统,赋予农民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详细]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环境学院宋春副教授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紫色丘陵区玉米-大豆套作系统根际解磷菌活化土壤难溶磷的生化机制”的资助,在农田生态系统磷素高效利用上取得新进展。[详细]
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农业减污降碳潜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秸秆科学还田等工程,提升农业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能力。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农业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