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牦牛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究团队在前期对牦牛、普通牛和犏牛不同发育时期生精细胞形态学分析的基础上,对12月龄牦牛和犏牛的睾丸组织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结合已知生殖细胞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获得了两种动物的生殖细胞发育轨迹和基因表达谱。[详细]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究团队在前期对牦牛、普通牛和犏牛不同发育时期生精细胞形态学分析的基础上,对12月龄牦牛和犏牛的睾丸组织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分析,结合已知生殖细胞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获得了两种动物的生殖细胞发育轨迹和基因表达谱。[详细]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放牧牦牛为研究对象,以牧草营养组成、肠道微生物和牦牛肉品质为切入点,采用16S rRNA测序和代谢组学等研究方法,探究了不同物候期牧草组成对牦牛胃肠道微生物及肉品质的影响,阐明了“物候期牧草-瘤胃微生物-牦牛肉品质”之间的关系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表明,不同物候期的牧草营养组成改变了放牧牦牛瘤胃微生物群落,同时微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参与了牦牛肉品质的调控。[详细]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制定的国家标准《牦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标准号GB/T43842-2024)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详细]
2023年度肉牛牦牛产业与技术发展报告。[详细]
12月14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玉树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科技援青合作专项“玉树牦牛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进行了验收。[详细]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青海大学承担的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烈性噬菌体与宿主菌的互作机制研究”进行了验收及成果评价。[详细]
犏牛是牦牛(Bos grunniens)和普通牛(Bos taurus)的杂交后代,兼具高寒极端环境适应能力以及较好的产肉、奶等优良经济性状。雌性犏牛具有正常的生育能力,但雄性犏牛因生精阻滞而不完全育,是探究哺乳动物生殖隔离分子机制和物种形成的天然模型。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繁育与功能基因组学团队在牦牛生精细胞发育分析和牦牛基因组结构变异解析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细胞培养、减数分裂分析和蛋白组检测等试验,围绕精原细胞发育和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关键调控因子筛选和鉴定,获得了阶段性的重要进展。[详细]
为提升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科研育种水平,推动青海省牦牛育种产业发展,青海省科技厅组织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牦牛高密度芯片的制备及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利用CAGT?液相探针杂交捕获测序技术开发了一款适用于高原牦牛的靶向捕获育种芯片——“青芯一号”(牦牛30K芯片),现取得阶段性成果。[详细]
6月22日,《乳及乳制品中牛(家牛、牦牛和水牛)和羊(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T/CNHFA 002-2022)及《乳及乳制品中牛乳酪蛋白成分定性检测 毛细管凝胶电泳法》(T/CNHFA 003-2022)两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两项标准由佳贝艾特中国研发团队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共同研究起草,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布和管理,可为乳品中乳源造假提供评判依据,这也是澳优旗下佳贝艾特助力羊奶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详细]
以下为2021年度肉牛牦牛产业技术发展报告。[详细]
以下为2022年肉牛牦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详细]
为提高青海玉树牧民牦牛养殖技术水平,发掘牦牛产品新型加工技术,提高牧民养殖综合收入。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等国内科研单位组成国家乡村振兴曲麻莱县科技特派团,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治多县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帮扶活动。[详细]
近日,青海省食品检验检测院编制的《固态牦牛乳制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详细]
为进一步做好玉树牦牛、扎什加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工作,夯实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智慧畜牧业转型发展科研基础,近日,青海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赴玉树州曲麻莱县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省科技厅、玉树州农牧科技局、曲麻莱县政府及县农牧科技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