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膨化食品的福建盼盼食品,近日被曝出开始经营调味品业务。农牧业巨头新希望继去年收购金福猴,推出一款火锅底料产品后,近日与四川某调味品企业达成了新的合作,更深层次的挖掘调味品市场。肉制品龙头双汇旗下调味品业务,近年来也从自产自销变成双汇一条稳健的副线。
越来越多的大佬,瞄上了调味品市场,忍不住出手布局,但调味品这块鲜美的肉,想吃就能吃的到吗?
1
自产自销
盼盼被曝开始调味品业务
以膨化食品闻名的盼盼要开始调味品业务,这事早有端倪。
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去年曾公开透露:目前盼盼已经跟台湾当地企业合作,创立调味品、休闲食品公司。今年2月,漯河市委书记蒿慧杰在拜访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时,表示将全力推动盼盼集团新上调味品等产业链项目快速落地。
其实早在2014年6月,盼盼集团就注册成立了福建省龙岩盼盼调味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是制造销售调味品。
近日,盼盼食品集团高层向媒体证实,目前,盼盼确实已在小范围生产调味品,主要满足企业自身产品生产需求。未来等时机相对成熟,不排除将会生产面向C端消费者的调味品。
盼盼为什么要开始调味品业务?该高层介绍,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是为了更好的掌控产品质量,同时,可以通过调味品创新来带动盼盼食品产品的研发创新。
2
异业龙头跨界不新鲜
双汇发力、新希望加码、新都化工培育时髦品牌
与盼盼食品生产调味品的初衷相同,双汇在多年前开始调味品业务,也是为集团内部产品提供服务和支持。
2008年,双汇的调味品子公司——漯河双汇海樱调味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近几年,双汇调味品开始作为独立的产品,频繁出现在各个行业展会。虽然体量无法和双汇主营业务相比,但凭借较高的毛利率,稳步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双汇一条稳健的副线。
如果说,双汇投身调味品是处于自身需要,新都化工的跨界可谓是彻底的转型。老牌复合肥生产企业——新都化工(后更名为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斥资3000万成立全资子公司成都益盐堂调味品有限公司,并由该公司对调味品业务进行统一管理。
益盐堂请代言人,开发新产品,随着盐改的深入,益盐堂在盐业风生水起。不仅如此,益盐堂也盯上了细分的川菜调味品,控股新繁食品,生产泡菜制品。涉足调味品后,在公司品种盐业务已涉足的省份可借用现有盐业公司渠道进行铺货;在公司品种盐业务尚未涉足的省份可通过新繁泡菜已有及新建渠道,为品种盐渠道建设做好铺垫,二者相辅相成。
去年糖酒会期间,农牧业巨头新希望携手金福猴,推出一款“有言有味”火锅底料,正式宣告自己要进军调味品市场。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对“川菜”有很深的情结,提出了“川菜、川厨、川调”三位一体进行发展的理念。
今年2月,新希望与某四川调味品企业达成新的合作,将继续深挖调味品市场。
新希望调味品董事长周贤忠曾公开表示,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市场竞争巨大,小的调味品企业压力很大,处于被淘汰被整合的边缘,但对于规模化的上市公司来讲,现阶段反而是进入调味品的大好机会。
3
跨界有风险
瓜子大王做调味品,哭了
王子娶了公主,真实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并不是所有的跨界,都能有一个美好结局。
2013年8月,瓜子大王洽洽食品高调宣布进军调味品市场,要跨界构建“大食品”产业链。
斥资9600万元,洽洽食品收购了江苏*大的酱类复合调味品生产企业——江苏小康食品有限公司60%的股权,成立恰康食品,成为该公司实际控股人。
但洽洽和知名品牌小康牛肉酱的联姻,并没有甜蜜太久。洽洽食品2014年年报显示,洽洽收购江苏小康食品有限公司,报告期实现的效益为-172.13%。
2015年3月,洽洽食品宣布,对小康食品的60%股东权益价值由9600万元调整为8600万元。原因就是双方业绩对赌没有实现,洽洽食品终止支付第三期股权款1000万元人民币。
对于这场联姻的失败,洽洽食品给出了官方说法:“洽康食品在并购后部分大型商超面临转场的问题,转场周期较长,导致销售拓展出现了一定的延缓;另外,洽康食品经营团队与洽洽食品销售渠道的嫁接和集成在某些方面不够深入,销售市场在全国市场铺开较慢。”
4
机会和风险并存
跨界要胆大心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10年,我国调味品每年平均增长幅度超过了15%,远高于食品行业中的巨头乳制品、肉制品行业的增幅。行业总产值早已超过1400亿,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而随着餐饮业的红火发展,调味品在未来若干年里,将继续稳健壮大。
80后90后消费者逐渐成为调味品的主要购买力,对于产品的品质、包装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高端复合调味品市场尚属于蓝海,异业大佬们盯上这块市场,不足为奇。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中国调味品市场红利很大,潜在的风险也很高。目前调味品领域已有海天这样的巨头,竞争已然开始剧烈。而异业大佬们隔行如隔山,是否能洞悉调味品行业的发展?尚未可知。
异业企业跨界到调味品领域,可能考虑的是多元化的发展路线,不过往往品牌无法延续,渠道网络体系、经营团队和客户也是空白的。原有资源能否匹配调味品生产的发展需求,渠道之间是否能有协同效应,就成了跨界是否顺利的关键。
常见的跨界手法是收购调味品企业。但相关的操盘手和决策者是否达成一致,顶层设计与落地实施能否一致,都是资本市场跨界经营调味品要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