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夏天,小龙虾都会在美食圈“C位出道”,“红”遍朋友圈。小龙虾学名为“克氏原螯虾”,其体内蛋白质含量颇高,且富含镁、锌、碘、硒等营养物质,此外,其肉质松软鲜美,因而深受大众喜爱。
然而,每年夏季,因食用小龙虾而引起的腹泻、过敏甚至中毒等事件也时有发生,那么,安全食用小龙虾需注意哪些事项?日前,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关于食用小龙虾的消费提示。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指出,小龙虾的污染程度可通过查看小龙虾腮部的颜色判断。小龙虾的腮部是用来呼吸的,水里的杂质都要经过腮的过滤。若小龙虾腮部发黑则表明小龙虾生长环境可能不干净。
小龙虾的新鲜度可通过查看虾壳与肉连接的紧密程度进行初步判断,新鲜的虾应该是壳与肉连接紧,虾肉较硬有弹性。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表示,小龙虾的头部和虾线尽量不要吃。
小龙虾头部含有消化与排泄系统,是吸收和处理毒素以及富集重金属的地方,也是易积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部位。因此,食用小龙虾时应尽量去除头部。
虾线(背部)是虾的消化道,会残留虾的排泄物和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存在健康风险,建议烹饪前或食用小龙虾时将其去除。
食用小龙虾需注意哪些事项?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提醒,食用小龙虾时应尽量少喝啤酒,因为啤酒中含有维生素B1,可分解小龙虾中的*呤核苷酸,使其在体内代谢成尿酸,有加重痛风病症的风险。
烹饪小龙虾时,在蒸煮前应尽量清洗干净,刷洗虾身、腹部、细爪根部,并清除两腮中的脏东西。此外,烹饪时一定要高温煮熟煮透,因为小龙虾体内易聚集细菌、寄生虫和寄生虫卵等,需要用高温进行杀菌灭活,这是保障小龙虾的食用安全关键的一步。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建议,过敏性体质人群谨慎食用。据介绍,小龙虾中富含大量的异种蛋白,这些异种蛋白可直接或间接地激发机体内的超敏反应,刺激细胞释放出组胺、5-*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诱发机体产生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和口腔过敏综合症等过敏症状。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提醒,如果进食小龙虾24小时内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排出酱油(茶)色尿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并如实告诉医生小龙虾进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