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加工型马铃薯品种“东农310”现场观摩会暨推广与开发研讨会在陕西省榆林市召开。与会专家和代表们观摩了位于榆阳区补浪河乡思家羊场蒙大万亩基地内的“东农310”原料薯规模化种植示范区,进行了实地测产,在田间亩种植密度3900株、氮肥和微肥用量比基地其它加工型品种减少25%的情况下,“东农310”亩产量超过4.8吨,块茎干物质含量达到25%。测产专家组认为该品种在大面积种植示范区实现了高产和高淀粉“双高”,是马铃薯品种中难得一见的突破性成果。
农学院院长陈庆山以远程视频方式致辞,介绍了东北农业大学开展马铃薯育种工作的历史与成就。“东农310”选育者、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团队负责人、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石瑛也通过远程方式介绍了品种选育背景、育种过程、品种优势、栽培要点和示范应用情况。
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淀粉加工业的产业需求和加工专用型品种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内蒙古华欧淀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瑞肯定了“东农310”的产量与品质表现,认为该品种非常适合在华北和西北马铃薯产区种植,产量达到4~5吨,加工企业应用高产的专用薯作为淀粉加工原料,生产的比较效益会相当可观。
田间测产专家组组长、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华春表示“东农310”能实现1亩地生产1吨淀粉,解决了淀粉加工企业原料薯缺乏专用薯的“瓶颈”问题。接下来要抓紧研发栽培技术的良法配套,使成果尽快推广。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院长单卫星表示,品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意外能见到单产水平高、干物质也很高的马铃薯品种,特别是还具有抗退化、抗晚疫病和耐瘠薄的特点。应尽快扩大“东农310”的生产能力、加速种薯繁育,并在今后的推广中关注该品种在旱地种植的表现,简化种植方式,提升社会效益。
示范基地负责人、曾在多家国内外食品加工企业担任过农业部门高管的农大校友王新伟感慨,通过这两年种植“东农310”等国内选育的加工型品种,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品种的抗病性及环境适应性优势,应该在育种家、加工企业和种植基地间建立良好的协作模式,把国内育种家们的好品种推广出去,让加工企业用得上,共同推动马铃薯加工专用薯的国产化。
“东农310”是东北农业大学自主选育的淀粉和全粉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具有加工特性好、丰产性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填补了国内高淀粉兼具高产潜力的马铃薯品种市场空缺,综合表现居国内同类型品种领先水平。该品种于2013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命名,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被农业部推荐为农业主导品种,2017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
2014年,刚刚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东农310”,首次在张家口沽源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品种展示示范中亮相,干物质含量居72个品种第1位,达28.5%;还原糖含量仅为0.1%,且抗褐变;亩产量达3吨。突出表现出该品种的优质特性与丰产潜力。近年来,通过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开展了多区域、多年度的品种联合筛选试验与示范。已在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和新疆等地进行示范推广应用。2020年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红墩界进行小区试验,取得亩产5吨、淀粉含量20%的结果。2021年继续在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的蒙大万亩基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示范,生育期间品种长势喜人,8月17日取样测产亩有效产量达3.6吨,干物质含量25.6%。
本次现场观摩会由东北农业大学主办,因哈尔滨市新冠肺炎疫情,委托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示范基地组织举行,测产专家、当地农业部门专家、企业和种植大户代表、媒体代表等共计30余人参加了田间观摩与研讨交流。
(供稿/农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TAGS:
陕西 马铃薯 淀粉 食品安全 研讨会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湖北这个拟立项项目名单公示有10项涉及食品领域
下一篇: 黄海水产研究所1项RNA类国家标准样品获批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