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热科院分析测试中心在有机多孔框架材料的仿生制备及其在农药残留电化学发光传感检测应用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首次通过胶束诱导在水溶液中仿生合成一种新型的超细混合价态Ce-MOF纳米线,并将其引入双通道自循环型催化发光机制的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体系中,该研究可应用于超灵敏农药残留的传感检测。
研究人员受细胞结构启发,利用阴阳离子胶束体系作为纳米反应隔室,在水相环境中生成稳定的单晶超细Ce-MOF纳米线,进而通过部分氧化策略制备超细混合价态Ce-MOF纳米线。制备的Ce-MOF材料微观尺寸为50 nm左右,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和导电性,解决了MOF材料在水环境中易水解,不易应用于电化学传感中的问题。通过表征手段验证了Ce-MOF材料的价态分布及晶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将纳米线引入鲁米诺过氧化氢发光体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双通道自循环电化学发光(ECL)催化放大机制,最后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开发了基于混合价态超细Ce-MOF的ECL传感器,并用于植物源食品中痕量吡虫啉的检测,该传感器线性范围为2 ~ 120 nM,检出限为0.34 nM。
该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 Synthesis of Ultrafine Mixed-Valenc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Nanowi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Sensing为题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一区TOP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 = 9.229),中国热科院分析测试中心为成果第一完成单位,分析测试中心马雄辉助理研究员、庞朝海助理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黎舒怀青年研究员、桂林理工大学李建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资助。
据悉,近5年来中国热科院分析测试中心传感与光电检测技术研究团队围绕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因子检测技术的难点和重点,聚焦新型纳米传感检测技术,研究了一系列传感检测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材料,先后发表中科院JCR二区以上论文16篇,其中一区7篇,影响因子10.0以上3篇,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总他引近500次。这标志着中国热科院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凸显。研究团队下一步将依托前期研究成果,拓展技术应用研究的联合创新,加快实现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全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mi.1c10074
TAGS:
米线 食品安全 农药 残留 检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一种鲜海蜇的冷冻保存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下一篇: 蔬菜育种专项成果丰硕助力国家种业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