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农业农村部蔬菜专家指导组
据气象局部门预计,受“拉尼娜”影响,今冬明春局部地区发生极端强降温、大风、雨雪、冬春连旱的可能性较大。突发自然灾害性天气可能对冬春在田蔬菜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并加大明年春季育苗移栽和蔬菜生产风险。为科学应对“拉尼娜”影响,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加强在田蔬菜生产管理,确保元旦、春节、冬奥会和全国“两会”期间各地蔬菜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充足,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气象条件对当前蔬菜生产的影响
据预测,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总体呈偏冷特征,中东部地区气温冷暖波动大,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预计2022年1—2月冷空气活动将明显转强,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发生阶段性极端强降温事件的可能性较大。当前我国冬春蔬菜供应主要来自华南与西南、长江流域、黄淮海与环渤海等蔬菜主产优势区,气象条件对蔬菜生产供应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短时强降温、强降雪过程可能对北方设施蔬菜生产运输造成一定影响,降水偏少可能影响华南和长江流域露地蔬菜生产,低温冻害可能影响西南地区露地蔬菜生产,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气象监测、预测预报,做好技术预案,强化技术指导。
二、设施蔬菜稳产保供技术措施
(一)关注天气。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及时关注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增强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及早做好低温大风雨雪等灾害天气应对预案和物资准备工作。
(二)加固棚室。雨雪大风天气来临前,为防止积雪大风损坏设施结构,要及时检查设施骨架,尽快维修更换严重锈蚀的钢管或老化断裂的竹竿。抗雪压能力差的棚室内适当增加立柱并加固检修,提高棚室抗风雪灾害的能力。及时密闭棚室,压紧棚膜,固定好外保温覆盖物,土墙日光温室后屋面要加盖薄膜,防止雪水下渗损伤墙体。提前准备好人工清雪铲、清雪机等清雪工具,以便及时清除积雪。
(三)温度管理。不同蔬菜需要的温度不同,要根据作物生长发育温度要求进行管理,保证棚内适宜的温度。当遇到阴冷天气时,棚室管理要以保温为主。棚室内可搭建简易中棚、小拱棚,形成多层覆盖,有闲置遮阳网或无纺布的,夜间还可在内保温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和无纺布。通风口处和棚门口设置缓冲薄膜,降低热量散失。棚室外加盖保温被等保温材料,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保温材料吸水导致保温效果降低,棚室四周增盖多层草苫(帘),防风保温。
(四)辅助加温。备好浴霸热转换灯泡、电暖气、自动加热风机、空气加热线、电热鼓风炉、应急增温燃料块、燃油热风炉、火炉等辅助加温物品,以便寒潮来袭时及时加温。当喜温蔬菜的棚室气温持续低于5℃、喜冷凉蔬菜的棚室气温持续低于0℃时,应及时进行加温,也可预先在栽培畦土壤中铺设地热线,必要时通电提高地温和气温。
(五)光照管理。采用防雾滴高透光的PVC、PO多功能棚膜,并要经常清扫保持干净。根据天气情况,在温室后墙或后屋面等合适位置悬挂反光膜,补充光照,增加墙体蓄热。在保证温度合适的情况下,尽量早揭晚盖保温被以延长光照时间。久阴乍晴天气中午前后要适当铺开部分保温被(回苫管理),避免植株失水萎蔫。有条件的地区要及时准备植物生长灯、LED灯等补光设备,必要时进行补光。
(六)湿度管理。冬季生产要注意降低棚内湿度,一般保温被打开后进行短时通风排湿,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后根据棚内作物生长及温度等情况进行通风管理,要逐渐打开风口或风口下悬挂缓冲膜,避免风口下作物受风害;可采用地膜覆盖,膜下灌溉或在栽培过道铺稻壳、秸秆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改善光照。
(七)水肥管理。根据土壤供肥特征和蔬菜需肥规律合理水肥管理,小水勤浇、肥料施用少量多次。寒潮来袭前和侵袭后的低温期严禁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加重冷害冻害;如果蔬菜表现缺水,应选寒潮刚过、天气晴朗天气,采用膜下滴灌或膜下沟灌浇小水;待天气转暖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浇水做到“三浇三不浇”,即晴天浇水、阴天不浇,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浇小水、不浇大水。灌溉的水温应在10℃以上。为有效克服低温弱光障碍,可适当进行叶面追肥。
(八)植株管理。雨雪天气前后,要及时采收可上市蔬菜,特别是辣椒、茄子、番茄、黄瓜等喜温类果菜,要结合采收及时进行整枝、落蔓,摘除老叶病叶及无商品价值的果实,降低植株负担,平衡秧果关系,保持植株健壮,避免根系早衰,提高植株抗性。若遇到出现无生长点的枝蔓可留侧枝,并注意根系的养护和钙硼肥的补充。
(九)病虫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充分应用物理、生物及化学防控技术,降低病虫危害。通过中午短时间通风、在温室内垄沟中铺垫吸湿物料(玉米与稻麦碎秸秆、稻壳、锯末等)等措施,排湿防病。密切关注灰霉病、霜霉病、菌核病和番茄晚疫病等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清除,避免病害蔓延。
三、露地蔬菜稳产保供技术措施
(一)保温防寒。培土防寒,低温、降雪、冰冻或者寒潮到来之时,要将中耕土培于蔬菜根旁,有效疏松土壤,防止根系被冻伤,促进根系生长,保障根系活力。科学灌溉,在寒潮、降雪侵袭前2天,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浇灌,增加土壤热容量,减缓降温速度,缓解低温影响。加强覆盖,寒潮或雨雪来袭前,可采用塑料薄膜、无纺布或遮阳网等覆盖材料直接进行覆盖防寒,寒潮过后,加强遮掩覆盖延缓冻融过程,防止蔬菜冻伤。
(二)除湿降渍。冬季地下水水位较高的地区,遇雨雪天气,易造成土壤湿度过大,出现沤根现象。同时,蔬菜表面容易受到冻害,造成露地蔬菜死苗烂菜。寒潮前后,露地蔬菜要及时清沟理墒,防止田间积水。
(三)植株管理。在寒潮来临前,可通过叶面喷施叶面肥或植物源生长调节剂等措施,补充植株急需的中微量元素等,避免营养供应不足,提高蔬菜植株抗寒能力,减少烂菜和冻伤现象出现。寒潮来临后,受害较轻的茄果类蔬菜,可适当剪去受害枝叶,气温上升一段时间后,加强肥水管理,及时补充作物营养,提高根系活性,促进新叶长出,快速恢复作物生长;也可喷施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刺激叶片伸展和茎节伸长,增强作物光合作用,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四)病虫防控。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控病虫害,特别是软腐病、霜霉病等十字花科病害,小菜蛾、斜纹夜蛾等膜翅目害虫以及茄果类粉虱、蓟马、蚜虫等刺吸型口器害虫等。叶菜可采用“土壤消杀处理+种子包衣技术+小拱棚覆盖防虫网”技术,预防跳甲为害。
(五)改种补种。受灾严重的蔬菜植株应尽快清除,迅速改种小白菜、菠菜、生菜、油麦菜、菜心等速生菜,增加经济收入,补充市场供应。
四、早春育苗生产技术措施
(一)合理茬口。元旦过后,长江流域和华南早春茄果类蔬菜(番茄、辣椒、茄子)和瓜类蔬菜(黄瓜、西葫芦、瓠子、甜瓜、西瓜)进入育苗期。要合理安排好育苗播期茬口,尽量采用集约化育苗方式,提前准备好种子、基质等生产农资和播种、催芽等设施设备,适时开展春季育苗生产。
(二)环境调控。加强育苗设施维护管理,提高日光温室和大棚的密闭性和保温性。重视茄果类、瓜类蔬菜育苗防寒保护,寒潮侵袭或低温阴雨天气前加盖薄膜保温、防雨,低温阶段控制浇水,保持苗床表面干燥以控制苗期病害,气温上升后逐步揭开,及时通风换气、降湿防病。有条件的育苗大棚可增设补光灯和电热加温装置。
(三)水肥管理。根据幼苗生长发育进程实行差异化水肥管理。灌溉时间尽量选择晴天上午,并使用温室内提前储备的灌溉水。生长正常的幼苗采用平衡性水溶肥每隔5天施用1次,浓度100—200mg/L;徒长的幼苗采用高钾、含钙镁的水溶肥;生长较弱的幼苗适当增加氮素含量。阴雨天尽量不浇水以降低棚内湿度,湿度大时开启轴流风机增强棚内空气扰动,避免叶片沾湿或者结露,有条件的育苗场也可采用空气除湿机来降低棚内湿度。
(四)病虫防控。低温、弱光和高湿易导致幼苗受冷害和冻害,进而引发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等病害及蚜虫、白粉虱和蓟马等虫害发生。注意观察新叶,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早用药。育苗前设施及苗床采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烟雾法进行消毒,裸露的土地采用园艺地布覆盖,穴盘重复使用前采用40%福尔马林消毒,种子建议用热水或次氯酸消毒处理。设施放风口安装60目以上的防虫网,苗床上悬挂黄色及蓝色粘虫板。
(五)出圃炼苗。幼苗出圃前一周,采取降温、通风、控水、增光等措施进行炼苗,降温要逐步进行、控水要适当、通风要由小到大。炼苗期间,设施内白天温度最低可达15—20℃,夜间温度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可短时间降低到12℃左右。基质相对湿度可逐渐降低到40%—50%,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到30%—40%。炼苗期间尽量让幼苗多通风、多见光。若出现徒长现象,可降低氮肥特别是铵态氮的使用量,适当增加钾肥和钙肥的使用,采取疏盘的方法,将穴盘之间拉开一定距离改善通风,扩大营养面积避免叶片遮挡。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