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消息 近日,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在线发表了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李东宣教授和陈丽娟教授团队的题为“Construction of a Novel Female Sterility System for Hybrid R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水稻雌性育性控制基因FST的表达操作,利用苯达松转基因“中转”删除技术,实现了水稻苗期的转基因致死删除和雌性核不育系的非转基因种苗的繁殖,并进一步构建了水稻雌性不育系(FS)+雄性不育系(MS),即“FM系法(FM-Line)”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新体系,为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高效制种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FM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创新体系可有效解决目前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面临的高成本、低产量发展瓶颈。课题组利用先前发现并报道的完全败育水稻雌性核不育自然突变体fst(Lee et al., 2002, 2013),经过多年的杂交选育,育成了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多个“云岭”系列水稻雌性核不育系,为“FM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新体系的创建和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花粉供体材料。
在本研究中,课题组构建了用于转基因水稻雌性育性互补的FST基因表达元件(FSTT)和用于转基因筛除的苯达松除草剂敏感致死的功能性RNAi元件(p35S:: BTZ-RNAi),并将其紧密连锁后导入水稻雌性核不育系中,成功创制了基因工程水稻雌性不育系,实现了非转基因雌性核不育系种苗的繁殖。此外,课题组还进一步比较了在不同混栽比例和不同栽培模式下“FM系法”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新体系的制种效率,结果表明:与传统“条厢式”制种模式相比,“FM系法”通过随机混栽种植模式的制种效率明显提高。
该研究由我校稻作研究所植物分子育种实验室完成,已毕业博士研究生李伟和郭效琼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东宣教授和陈丽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省重点基金项目和“云岭英才计划”—云岭高端外国专家专项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ls.2021.815401/full
TAGS:
水稻 转基因 种苗 杂交 食品安全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2021“科创中国”榜单遴选结果公示10项现代农林领域项目拟上先导技术榜
下一篇: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克隆首个小麦隐性抗病毒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