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3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中国农业大学李建生教授担任组长,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马朝松注册会计师担任副组长,北京大学刘春明教授等16位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组成专家组。我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下游及黄淮油菜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新品种培育”(2018YFD0100600)顺利通过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项目首席专家张洁夫研究员就项目基本情况、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主要研究成果及成效、资金使用情况、组织实施和管理等五个方面,向专家组进行详细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项目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形成项目绩效评价意见,专家组一致同意本项目通过绩效评价。
项目创制油菜优异育种新材料117份,育成优良育种亲本26份,建立测试网络试验点21个,登记油菜品种24个,其中年推广能力超过100万亩的重大品种2个,新品种示范推广702.2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6.84亿元,发表论文21篇,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0项,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件,制定技术规程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培养研究生17人。对照项目任务书目标和考核指标,本项目完成了预定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项目创制出矮杆紧凑、抗菌核病、耐渍等优异新材料,解析了遗传机制与分子调控网络,开发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效解决了油菜株型差、菌核病抗性弱、耐渍性差等问题,为后续矮杆紧凑、抗病、适合机械化油菜选育与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突破了油菜宜机化品种缺乏、产量潜力不高、含油量偏低、抗性偏弱等问题,实现油菜产量、品质和抗性的同步提升,培育出高产高油抗病适宜机械化油菜新品种,产量比对照增产5%~14%,含油量较项目实施前主推品种高3-5个百分点,满足长江下游及黄淮区油菜产业对品种的需求,为后续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建立油菜品种测试网络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提出适合长江下游和黄淮不同产区的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建立了不同地区亩产超300kg的高产典型,项目区机械化程度比项目实施前提高10个百分点,对油菜产业提质增效及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缓解饲料蛋白供需矛盾做出了重要贡献。
TAGS:
农作物 油菜 食品安全 北京 中国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所养殖室发现植物microRNA跨界调控鱼类肌肉发育的现象
下一篇: 东北地理所在大豆光周期现象分子调控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