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植物源功能因子评价与生物合成团队联合作物科学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揭示了藜麦发芽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累积调控机制。该研究为红藜麦作为全营养谷物在功能食品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生物医学中心-植物生物学(BMC Plant Biology)》上。
据杨修仕博士介绍,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地区,其籽粒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胆固醇、降血压、降血糖等生理功能,且表现出优异的抗极端非生物逆境胁迫能力,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播种于数千年前的未来”,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是潮湿环境中的藜麦容易发芽,对其营养品质和商品属性造成不利影响,制约藜麦功能产品开发。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淀粉和蔗糖代谢在藜麦种子萌发初期提供主要能量,下胚轴伸长后,光合作用高度激活,加速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对藜麦萌发后期和青苗生长起重要作用。该研究为解析发芽调控藜麦营养品质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并为藜麦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bmcplant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70-022-03621-w
TAGS:
谷物 食品安全 中国 营养物质 植物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索化夷教授和张玉博士在泡菜品质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篇: 研究揭示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对猕猴桃花挥发性气味响应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