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打得火热的夏季饮料销售旺季,凉茶市场并没有想像中热闹。作为饮料界的一匹黑马,凉茶市场去年在各路资本的蜂拥下迎来了颇为热闹的一年,尤其是各家药企,玩饮品劲头十足乐此不疲,不是已经推出了饮料,就是在准备推出饮料。然而在经历了那一轮野蛮生长之后,整个市场再度归于平静。
竞争激烈的快消品行业似乎并没有给凉茶市场太多机会,这个时间仅是短短一年,而真正登陆成功的几乎没有。让人不*惊呼“凉茶都去哪了?”
潘高寿凉茶
2007年以“***新人”的身份进入凉茶行业的百年***———潘高寿,从一开始的风头正盛到现在的市场份额不足1.2%。
白云山凉茶
白云山凉茶是广州白云山中药厂与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旗下和记黄埔集团在2005年合资成立的。虽然市场在售,但市场份额只占0.7%。
云南白药一罐清凉茶
依靠牙膏在日化行业内迅速完成口碑的云南白药,以怕油怕腻为营销点,着重强调这是膳食均衡茶——一罐清,但单价8块/瓶的定价使销量显然不太明显,目前市场份额暂不足1%.
康美药业菊皇茶
菊皇茶是康美药业集团旗下的一款含有天然中草药的保健茶,4元/瓶,目前业务模块处于亏损或停产阶段,市场份额不足0.1%。
太极集团太极凉茶
太极不老水是太极集团2013年推出的凉茶品牌,定位是中高端消费群体,定价4元左右,但一经面世就被消费者普遍吐槽“定价太高,包装太土。”。目前已经停产。
据报表显示:
除了王老吉占据市场超4成份额外,其余几家都业绩平平,总计份额不超过5%。而从经营状况来看,大部分药企的经营状况都比较惨淡,60%以上药企的凉茶业务不是处于停滞状态,就是已经退市。
药企跨界做饮料,在市场上并不少见。而凉茶市场除了王老吉和加多宝二足鼎立之外,发展前景依旧广阔。然而这些药企跨界饮品败多胜少,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失败似乎都存在相同的几个问题。
1.饮品功效机械化表达。
比如加多宝“怕上火”表达的是预防,而不是**。药企后进者学习王老吉做凉茶总是邯郸学步、囫囵吞枣,从出发点就歪了,焉有成功的道理。
2.产品随意化上市。
产品策略脱离对“消费者需求、竞争导向下差异化价值以及企业自身资源”三个维度的基础性考量。
3.产品包装分离化展现。
随便整一个包装产品就上市了。什么水装什么罐子是有规矩的,“你造吗?”
4.定价癔症化。
也许是无法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也许仗着“代替符药企”出品的帽子,动不动就将单支零售价格定在4元起步,7~8元,甚至10元以上,消费者会买账吗?
5.渠道缺失是硬伤。
因为医药渠道相对封闭单一,药企推出饮品渠道需要重新构建,这需要资源,更需要时间。
小编点评
凉茶品牌凭什么赢得消费者?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论调,就是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在信息高度透明化的今天,只能说存在着品牌对于消费者的忠诚度,不再存在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所谓忠诚度。 吸引消费者,黏住消费者,让消费者认可与喜欢是品牌的**出路。而从消费动机找到大需求,找到品类的差异化价值,以品牌进行表达,这是战略层面顶层设计。然后才是产品战略,遵循一致化的原则,从包装规格、材料、设计风格,甚至是与消费者的价值沟通语,构成产品的视觉战略,才是药企跨界凉茶成功的静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