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文章(四)
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传承中国味道,科技赋能地方
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 陈卫
当前,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下,我国食品工业稳步创新发展,规模在全球名列前茅。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作为我国食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增长引擎,是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核心产业载体。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独特饮食文化,通过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提升技术装备和设计水平、强化质量安全保障、培育特色品牌文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广新业态新模式七项主要任务,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潜力,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一、《指导意见》的出台是切实加强食品科学基础研究,夯实传统食品产业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地方特色食品指在部分地域有30年以上传统食用习惯食品、采用地方特有的食品原料和传统工艺生产的食品。地方特色食品是传播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和助力传统农业资源有效转化的大产业。加强食品科学基础研究是提升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我国地方特色食品食用历史悠久,生产工艺和环境条件相对复杂,产品品质主要依靠长期经验的积累,亟待利用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大数据、组学技术、智能感知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大新食品资源开发力度,掌握传统产品加工过程感官、安全和营养等品质变化的基础理论,解析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演变规律,建立全面科学的特色食品品质评价基础数据库,夯实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二、《指导意见》的出台是保障传统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务实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报告将“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放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章节进行论述。确保食品安全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而我国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呈现小而散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指导意见》坚持“保障安全,服务人民”的基本原则,将“强化质量安全保障”作为主要任务,一是有利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食品安全是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指导意见》通过发挥地方特色食品预处理、加工制造、包装灭菌等环节危害因子筛查、识别和控制等技术支撑作用,助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二是有利于保障人民健康。《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提升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食品消费需求的同时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三、《指导意见》的出台对加快转型升级, 科技赋能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在我国食品工业中占比高、社会影响大,是我国食品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但目前,特色食品产业普遍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不高,技术创新能力弱,亟待推广机械化、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模式。《指导意见》立足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实际需求,提出:一是推进绿色低碳和安全发展,推广应用清洁高效制备工艺,鼓励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发展循环经济;二是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产品迭代更新,提升供给与需求适配性。《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通过科技赋能,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传承和创新并重,践行以科技、品质、文化为内涵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相关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3〕31号)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一)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二)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三)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五)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六)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七)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八)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九)
地方特色食品指导意见系列解读(十)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