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小麦
外媒8月15日消息:周二的海关数据显示,英国6月份小麦出口量为99,087吨,比5月份的156,633吨减少36.7%,创下8个月来的最低水平。[详细]
针对当前主产区苗情长势和存在问题,要以“促弱控旺、肥水调控、抗旱防寒、防病除草”为重点,因地因苗细化技术方案,扎实开展精细分类指导,落实落地田管措施,确保小麦安全越冬,打好来年丰产基础。[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5.1)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制备了负载丙硫菌唑并用壳寡糖改性的聚氨酯微胶囊,提出了功能性农药制剂用于缓解小麦干旱胁迫的新途径。[详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长期从事小麦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工作。前期,课题组利用小麦远缘杂交材料,研究四倍体长穗偃麦草的起源及快速二倍化;利用二倍体及四倍体长穗偃麦草的优良基因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改良。本研究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从头创制一系列人工合成小麦材料,探讨不同基因组着丝粒瞬时适应远缘杂交和异源多倍化的方式,解析多倍体基因组核型稳定的机制,为其他多倍体作物及潜在野生近缘种着丝粒的重新驯化奠定基础。[详细]
外媒8月6日消息:2023年第31周,法国小麦现货价格继续面临下跌压力,尽管黑海冲突升级令人担心出口受到扰乱,但是法国小麦出口仍在面临来自廉价黑海小麦的压力。[详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苏艳军研究组联合南京农业大学金时超团队,构建了包含120个品种的田间小麦地基激光雷达数据集,提出了海量麦穗标记数据集构建方法,研发了结合深度学习和几何修正算法的麦穗自动识别与分割算法,实现了田间小麦麦穗的自动高效提取。[详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薛勇彪研究组、复旦大学张一婧研究组、广州大学董志诚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Jungnam Cho研究组合作,揭示了小麦增强子类似元件能够产生新生链RNA,且在预测增强子活性方面更加精确有效。[详细]
塔吉克斯坦亚洲快讯通讯社7月28日杜尚别报道,据塔食品安全委员会消息,今年1—6月,塔进口小麦逾43.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8.35万吨;进口面粉超过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5600吨;进口大米约1.5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5900吨。[详细]
波黑《独立报》7月28日报道。波黑今年先后遭受暴雨洪涝和干旱的侵袭,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大幅减产。[详细]
阿根廷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网站近日报道,受降水缺乏影响,交易所预计2023/24年度阿小麦播种面积降至540万公顷,较上年度减少9%,为2015年以来最低数值。[详细]
Agricul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于2023年8月上线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张立平研究员团队题为“Superoxide Dismutase Promotes Early Flowering in Triticum aestivum L.”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个来源于小麦中的SOD基因,其功能除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外,还能影响植物开花时间。[详细]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新德里8月3日电 据《经济时报》(The Economic Times)援引消息人士报道,在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在旨在增加国内库存的政府间协议框架下,印度正在讨论从俄罗斯进口900万吨小麦可能性的问题。[详细]
外媒7月30日消息:截至2023年7月21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震荡剧烈,市场继续密切关注黑海动向,以权衡乌克兰谷物出口前景。[详细]
近日,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上,发表了研究论文(DOI:10.1093/plcell/koad229),揭示了中美两国现代小麦育种选择的异同。[详细]
外媒7月23日消息:截至2023年7月21日的一周,全球小麦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是俄罗斯退出黑海谷物出口协议,并对乌克兰主要港口实施报复性空袭,黑海紧张局势升级,令人担忧该地区的出口前景,促使小麦市场为黑海地缘政治风险造成的出口中断风险进行定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