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传染病
餐饮从业人员应当定期接受体检,确保其没有携带传染病或其他健康问题,防止传染病在服务场所传播,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明属于违法行为。[详细]
近期,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陈金顶/范双旗团队在传染病学领域Top期刊Emerging Microbes &Infections(影响因子19.568)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进一步阐明猪瘟病毒免疫代谢的相关分子机制。[详细]
此次因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中,北京门头沟区部分学校和幼儿园因洪水冲淹房屋受损,存在传染病传播和食品安全潜在风险隐患,为保障我区秋季“开学季”校园食品安全,有效防控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按照市区两级工作部署,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为期1个月的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详细]
柬埔寨卫生部反传染病局(CDC)22日晚通报称,波罗勉省一名11岁女童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不治身亡。[详细]
近日,国际知名杂志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IF=19.568)发表了畜牧兽医所联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a recombinant equine coronavirus in donkey, China。该研究首次在我国驴群中发现马冠状病毒(ECoV),研究人员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ECoV跨宿主感染驴和在马属动物中监测ECoV提供了证据及理论依据。[详细]
北京疾控提醒您:伴随的高温高湿天气,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和各类食源性疾病,市民朋友要注意食品安全,千万不可大意,做好“四要七不要”,严防“病从口入”。[详细]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自然存放的食物易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和肠道传染病易发、高发。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遂宁市市场监管局向广大餐饮服务单位和消费者发出如下食品安全风险提示。[详细]
“夏至三更便数伏”,随着入伏,一年之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天气接踵而至。这样的气候下,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或肠道传染病等食源性疾病,《食话实说》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高温天气饮食安全。[详细]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消息,美国州和联邦官员已经结束了对在Big Olaf Creamery品牌冰淇淋中发现的李斯特菌引起的传染病暴发的调查。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于11月2日宣布疫情结束。[详细]
为进一步加强酒泉市“小饭桌”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广大托管学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 31654-2021)等法律法规相关要求,酒泉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办起草了《酒泉市“小饭桌”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审核稿)》。[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次鉴定了非洲猪瘟病毒的一个新衣壳蛋白pH240R,并发现pH240R能够影响病毒粒子的组装从而降低子代病毒粒子的感染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详细]
据韩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冬季降至,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家畜、家禽传染病暴发的风险上升,韩国各地方自治团体加强了防疫。[详细]
2023年3月9日,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消息,联邦官员正在调查由哈特福德沙门氏菌引起的新一轮传染病暴发。[详细]
又到一年开学季,春季微生物生长繁殖活跃,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极易发生食源性疾病。对此,通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春季开学校园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餐饮经营单位和广大学生及家长注意以下五点,正确选购食品,保障饮食健康。[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和猪免疫抑制病创新团队共同研究发现猪氨基肽酶N(pAPN)通过内吞途径促进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入侵细胞并完成复制周期,阐明了猪氨基肽酶N促进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入侵细胞及复制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