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稻瘟病
该研究发现了一个高度保守的稻瘟菌核心效应蛋白MoNLE1通过靶向水稻“PUX-CDC48”蛋白降解系统组成的分子模块进而干扰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为深入理解水稻和稻瘟菌互作机理以及稻瘟病绿色防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真菌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联合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鉴定了水稻致病型稻瘟菌株中的核心效应蛋白,并发现其中一个高度保守的核心效应蛋白通过靶向水稻蛋白降解系统干扰植物免疫的分子机制。[详细]
据全国农技中心预测分析,2024年我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2.4亿亩次。二化螟总体偏重至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总体中等发生,大螟、稻蓟马、三化螟、稻秆潜蝇、黏虫、稻叶蝉、稻瘿蚊、跗线螨、稻粉虱、白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线虫病等病虫在局部稻区发生。为做好2024年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水稻生产绿色安全,全国农技中心特制定本方案。[详细]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陈乐天课题组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作者分析了水稻(Oryza sativa)中11个OsPIPs的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和H2O2转运能力,并以此锁定了水稻抗病重要蛋白OsPIP2;6,进而揭示其与OsPIP2;2形成转运复合体协同防御病原体的分子机制。[详细]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结合水稻病虫基数、水稻栽培管理和品种布局、今冬明春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2.4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8.5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3.9亿亩次;二化螟总体偏重至大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总体中等发生,水稻病毒病总体偏轻发生。[详细]
该研究报道了过氧化物酶体受体OsPEX5通过APIP6-OsPEX5-OsALDH2B1层级调控水稻抗稻瘟病的分子机制。[详细]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创新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可以利用纳米氧化锌增强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该研究为防控稻瘟病的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也为提高水稻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性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上。[详细]
稻瘟病是影响我省水稻生产安全的最重要病害,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若防治不当可能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可致绝收。稻瘟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枝梗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其中,叶瘟和穗颈瘟在农业生产中最为常见。[详细]
基于抗瘟水稻品种布局的稻瘟病精准防控技术。[详细]
1月17日,四川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文明教授团队在植物学顶级期刊Nature Plants(N1级中科院大类TOP,IF=17.352)在线发表了题为“A natural allele of proteasome maturation factor improves rice resistance to multiple pathogen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一个天然等位基因改良水稻对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多种病害的抗性,同时不影响水稻产量。[详细]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各省(区、市)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会商,结合水稻病虫基数、水稻栽培管理和品种布局、今冬明春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23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1.6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8.0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3.6亿亩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三化螟、水稻病毒病偏轻发生。[详细]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创新团队利用水稻-稻瘟病菌系统,解析了环境湿度调控稻瘟病发生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湿度对稻瘟病菌致病力和水稻抗性均有显著影响,揭示了稻瘟病在高湿环境下更易发生的分子机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频发有效防控稻瘟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详细]
2022年7月16日,浙江大学农学院陶增研究员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寇艳君研究员团队在New Phytologist杂志合作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稻瘟病菌中多梳抑制复合体2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 介导的异染色质分布和转录沉默维持的调控机制,加深了对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的理解,也为稻瘟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在《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创制了植物中首个E3泛素连接酶(UbE3)文库用于泛素化互作组鉴定,并利用该文库鉴定了苯丙氨酶家族蛋白PALs的核心E3泛素连接酶OsFBK16,揭示OsFBK16通过降解OsPALs负调控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制。[详细]
该研究发现,稻瘟病菌通过分泌单体的抗坏血酸氧化酶MoAo1进入到水稻质外体空间中操纵水稻质外体的氧化还原平衡,进而抑制活性氧的迸发。研究人员同时发现,MoAo1分别竞争性结合水稻质外体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OsAO3和OsAO4,形成异二聚体,阻碍OsAO3和OsAO4自身同源二聚体的形成,从而抑制了OsAO3和OsAO4对抗坏血酸的氧化能力,致使质外体空间处于高度还原的状态,抑制活性氧的积累,从而促进病菌侵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