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粮食作物真菌病害创新团队在遗传学领域知名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mapping of YrBm for adult-plant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in Chinese wheat landrace Baimangmai”的研究论文,详细论述了在我国小麦地方品种“白芒麦”中发现并标记定位了一个成株抗条锈病新基因 YrBm 。
小麦条锈病在我国各麦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流行爆发,选育和广泛种植抗病品种是实现可持续防控条锈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 )群体中致病性高度变异、优势新小种不断更替以及主栽品种抗条锈病基因单一化利用,导致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3?5年就开始“丧失”抗锈性。本研究中提出了关于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布局的新建议,注重发掘和利用成株抗条锈病新基因在小麦抗病育种的利用。地方品种“白芒麦”最初收集于条锈病常发流行区甘肃省庆阳市,自2006年以来在甘肃、四川、湖北等病害流行区连续15年病圃中鉴定,成株期高抗条锈病,具有持久抗条锈病的潜力,而且抗性水平稳定不受环境温度条件影响。
蔺瑞明等将“白芒麦”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和“Taichung 29”杂交,构建了不同遗传背景的F1、BC1F1、F2、RIL F10等遗传群体,对白芒麦的抗病基础进行遗传分析,明确了其抗病性由1个主效位点控制,命名为 YrBm;利用小麦微卫星标记、转录组测序,获得了位于4BL染色体上 YrBm 侧翼连锁分子标记 Xgpw7272 189 和 Xwmc652 164 ;通过基因等位性分析、抗谱差异分析和分子标记检测,明确了 YrBm 是一个新的抗条锈病基因。已将YrBm载体品系提供给四川、甘肃等地的育种单位利用,为小麦条锈病的抗病育种提供了新抗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长江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胡朝月和“粮食作物真菌病害”创新团队成员王凤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蔺瑞明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1949;31871923)资助。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22-022-04139-3
TAGS:
真菌 食品安全 小麦 基因 粮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农田灌溉新技术入选水利部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
下一篇: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蔬菜团队在黄瓜低温胁迫抗性方面取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