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资讯 > 食品科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在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保护技术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在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保护技术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来源:好招商食品网 食品科技   |  2024-04-25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微化学实验室杨健研究员团队基于源自养殖水土生境的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保护技术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名贵的高价值水产品种,不同产地的大闸蟹产品价格相差巨大。苏州阳澄湖大闸蟹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代表,饱受“洗澡蟹”等假冒行为的困扰。针对以上问题,团队创新性地聚焦于稳定同位素“指纹”背景,以蟹第三步足为测定“靶组织”, 以阳澄湖区原产蟹为标杆,对比引入于同一湖区“超级洗澡”养殖1个月时间的外地商品成蟹,有效地可视化了两类蟹间稳定同位素“指纹”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性特征。其结果成功证实非阳澄湖蟹即使在阳澄湖区“超级洗澡”养殖1个月后,仍不能具有阳澄湖原产蟹的水土生境稳定同位素“指纹”特征。这是在继成功发现蟹背甲形态和矿质元素“指纹”指标之后,进一步发现稳定同位素“指纹”指标的差异同样具有鉴别阳澄湖原产蟹与“洗澡蟹”的应用潜力。
 
  相关成果论文“Stable isotopic fingerprints of genuine and 'bathing' cultured Chinese mitten crabs (Eriocheir sinensis) in Yangcheng Lake, China”近期发表于微化学领域专业知名期刊《Microchemical Journal》(JCR一区,影响因子4.8)上。渔业微化学实验室薛竣仁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杨健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先后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31772850)、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2022年度产业发展需求项目、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补充项目(HX2021509300)等支持。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icroc.2024.110045

TAGS:大闸蟹 渔业 食品安全 水产 养殖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图文仅供行业学习交流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文章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及文章内容中图文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未经本站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上一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中心在铜胁迫对背角无齿蚌稚蚌壳形态影响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 2024年西甜瓜备春耕生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