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抗氧化

TAGS为抗氧化的查询结果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解析了水稻黑米抗氧化性的代谢机制,在代谢层面揭示了有色糙米与无色糙米、黑米与其他颜色糙米之间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差异。8月23日,该成果在线发表于《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杂志上。[详细]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联合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奥克兰大学、成都大学、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期刊《Foods》(IF=“4.35)上发表了题为”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Antioxidants from 'Jinfeng' Kiwifruit“的研究型论文。[详细]

  • 近日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与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联合在国际Top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中科院一区,2021年影响因子12.563)发表论文。论文综述了植物原料中多酚的存在形态,蒸汽爆破对植物多酚的组成、迁移的影响以及释放机制,蒸汽爆破对植物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蒸汽爆破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蒸汽爆破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详细]

  • 针对抱子芥采后易腐变质的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应用团队通过分析蔗糖与褪黑素等化学调控方式对抱子芥腋芽感官品质、生物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了用于延缓抱子芥衰老并保持其采后品质的化学调控手段,揭示了蔗糖与褪黑素处理对抱子芥采后品质的调控机制,为抱子芥采后品质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撑。[详细]

  • 3月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Food Chemistry》(食品化学)在线发表了题为《Boosting the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pasta by a premature stop mutation in wheat keto-acythiolase-2》(小麦KAT-2B上一个单核苷酸突变提高意面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缑金营研究员课题组在提高小麦生物学活性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详细]

  • 诚一大健康集团研究院依托生物技术转化平台、微生态平台、斑马鱼测试中心、皮肤功效评价平台等六大研究平台,完成了超临界结晶干燥技术运用于提升白藜芦醇生物利用度、16s rRNA及二代测序技术运用于口腔微生态干预测试、斑马鱼胚胎运用于皮肤抗氧化及美白测试、生物技术转化α-乙酰葡聚糖等项目的开发及应用,从而使原料、产品配方组合的科学依据、生物利用度大幅度提升。[详细]

  • 近期,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吴鸿教授承担的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20年影响因子5.165) 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 。该研究对不同生长树龄的肉桂树皮精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其总黄酮进行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探究与抗氧化密切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表明13和14年树龄的肉桂树皮精油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详细]

    披萨
    披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