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淡水鱼
近日,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工厂化养殖岗位团队成员朱昊俊博士等申请的“用于调控草型和或藻型水域溶氧的方法”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 ZL 2022 1 0565270.1。[详细]
近日,由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工厂化养殖岗位专家、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钢春研究员等申请的“一种渔光一体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实施方法”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 ZL 2018 1 1230642.5。[详细]
近日,由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工厂化养殖岗位专家、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徐钢春研究员等申请的“一种工程化循环水养鱼池塘及养鱼方法”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 ZL 2021 1 1109872.8。[详细]
近日,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淡水鲈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任鸣春研究员团队在大口黑鲈饲料精氨酸营养生理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详细]
近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病害与饲料研究室、水科院大宗淡水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运用生物发酵技术在淡水鱼饲料的应用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淡水鲈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科学家任鸣春研究员团队在吉富罗非鱼抗链球菌感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详细]
近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淡水鲈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科学家任鸣春研究员团队在大口黑鲈鱼粉替代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养殖团队研究发现脆肉鲩肉质改变过程中肌肉结构蛋白质的糖基化调控作用。糖基化是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反应,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研究发现在脆肉鲩肉质改变过程中N-糖基化通过调控肌肉蛋白质结构,影响肌肉纤维密度和胶原含量,导致肌肉变脆。该发现有望为草鱼肉质改良的调控机制提供新见解,也为其他淡水鱼肉质口感研发提供重要启示。[详细]
2月1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公布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2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奖项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牵头完成的“淡水鱼主要和新发病毒病诊断和免疫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参与完成的“水产品中典型危害因子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2022年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奖。[详细]
淡水鱼加工最新研究成果“基于透射近红外光谱的BP神经网络技术预测斑点叉尾鮰鱼片的货架期”(BP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 shelf life of Channel catfish fillets based on near infrared transmittance (NIT) spectroscopy)在国际学术期刊《Food packaging and shelf life》(JCR一区,IF:8.749)发表。[详细]
按照2023年湖南娄底市本级实施总局市县专项食用农产品必检品种有关要求,2023年7月13日,本局对娄底市娄星区毛玉能水产店经销的“泥鳅(淡水鱼)”等食品进行了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经检验,上述产品“恩诺沙星”项目不符合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详细]
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第二场活动结果公示,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线上渠道向市民征集重点关注的食品及经营场所,并根据征集信息显示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你点我检”食品安全专项抽检计划,具体有早餐店销售的花卷馒头(自制)、包子(自制)、油饼油条(自制)和玉兰饼(自制)等餐饮自制食品;饭店使用的大米、食用植物油、调味品、猪肉、淡水鱼、蔬菜、香蕉和鸡蛋等。共抽检相关食品200批次,合格200批次。[详细]
7月27日-29日,四川省水产局、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指导,四川省水产学会和重庆市水产学会联合主办的“2022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小龙虾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举行,四川淡水鱼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杜宗君教授和岗位专家、动科学院杨世勇副教授共同出席论坛。[详细]
炎炎夏日,各类鲜美的水产成为人们餐桌上热捧的食品,许多人为了追求口味鲜甜更是喜欢生食水产品。近期,多地出现疑似因生食淡水鱼而罹患肝吸虫病的病例,涉事餐馆的主营菜品正是鱼生。[详细]
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微化学实验室选取鲢鱼和鲫鱼,通过鱼体茜素络合物(ALC)荧光标记和锶元素浸泡标记,探索相关标记方法在鱼类多类硬组织标记和效果评价上的适用性特征和优化途径。研究发现ALC不仅能够成功标记鲢鱼幼鱼广受关注的耳石(矢耳石、星耳石、微耳石),同样可以成功标记5类鳍条(胸鳍、背鳍、臀鳍、腹鳍、尾鳍)和鳞片(侧线鳞、侧线上鳞、侧线下鳞)等不同的硬组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