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淡水鱼
10月8日,作为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淡水鱼组首席专家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组织淡水鱼组专家召开了2021年淡水养殖疫病形势研讨会。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详细]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21年度的统计数据(2021年5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各国输日的淡水鱼类、河豚类、双壳贝类、冷冻鱼类等水产品类中,中国输日数量位列第一,同时基于日本国内新规的生效实施,要求部分输日水产品必须随附合法捕捞证明等文件,本次食品伙伴网带大家一起梳理输日水产品的监管制度。[详细]
5月气温将逐步升高,普遍进入渔业生产旺季。广西各地的养殖水温也逐渐回升至20℃以上,养殖水体中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同时,春夏交替,天气多变,养殖动物应激源增加导致免疫力下降,水生动物极易出现疾病。根据近年同期广西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今年天气情况,广西特色淡水鱼创新团队对5月淡水鱼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详细]
10月21日,在鱼米之乡、三国古城、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另一场探讨淡水鱼和楚菜产业丰收的大会——2023年全国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第六届楚菜美食博览会及良之隆·2023第二届中国楚菜食材电商节正在荆州富力万达酒店&荆街隆重上演。[详细]
鱼类及海鲜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鱼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为n-3系列,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且海鱼中的含量比淡水鱼相对更高,可以促进大脑及认知发育。[详细]
日前,由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大水面养殖岗位团队暨水科院湖库增殖渔业创新团队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李学梅副研究员等发明的“一种水库滤食性鱼类合理放养的评估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910457772.0。[详细]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海洋学院淡水鱼育种与种业团队邹记兴教授、周爱国博士及博士生张超楠等师生,累计发表SCI论文23篇,系统揭示了池塘环境污染物对经济鱼类毒理效应、环境微生物、尾水中潜在病原菌分布和动态迁移、不同食性鱼类对污染介质的相应规律等,为落实农业农村部全面推行水产养殖“五大行动”贡献了力量。[详细]
由黑龙江所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室覃东立等人完成的“一种淡水鱼养殖水面清理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授权专利号:ZL 201911092035.1。[详细]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重点专项、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基本业务费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鲑鳟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黄天晴等人开展的“虹鳟基因组倍性对育性的调控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详细]
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所基本业务费、博士后科研启动金项目的资助下,由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营养与饲料研究室张圆圆等人开展的“微囊藻毒素诱发鲤鱼肠道铁死亡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详细]
该文基于本团队现有研究基础,总结了淡水鱼类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了加强鱼类监测和保护的措施,并呼吁各界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保护鱼类等野生动物,避免日益严重的威胁和灭绝的风险。周磊为该文通讯作者,在读博士研究生陈文坚为第一作者,华南农业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详细]
来自SeafoodMedia 6月1日消息,马来西亚政府正努力提高淡水鱼的供应,以填补远洋鱼类供应短缺问题。[详细]
这些年,比起淡水鱼,海水鱼越来越受吃货们喜欢。据说海水鱼更干净,而且还更“补脑”。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详细]
近期,铜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了食用农产品等1类食品42批次样品,为保证广大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现将抽检信息通告如下:抽检食用农产品42批次,其中根茎类和薯芋类蔬菜7批次,茄果类蔬菜8批次,淡水鱼7批次,海水鱼7批次,畜禽肉及副产品5批次,豆类6批次,生干坚果与籽类食品2批次,全部合格。[详细]
7月15日,山西第19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出炉。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的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等21大类食品337批次样品中,有4批次肉和淡水鱼检出不合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