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曲霉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基于全转录组学分析,建立了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OTA)损伤小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竞争性内源RNA网络,并揭示了OTA通过WNT/Ca2+信号通路诱导肠道紧密连接蛋白损伤机制,为解析OTA的肠道毒性机制和挖掘其毒性作用靶标提供了重要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详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等有关规定,经北京酒庄葡萄酒发展促进会批准,同意《北京市酒庄葡萄酒中生物胺检测标准》、《北京市酒庄葡萄酒赭曲霉毒素 a 检测标准》、《北京市酒庄葡萄酒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标准》、《北京市小产区葡萄酒产地认定通则》、《北京市酒庄葡萄酒和产地葡萄酒葡萄园良好管理规范》5项团体标准立项。[详细]
据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消息,2023年2月16日,澳新食品标准局发布231-23号通知,其中批准A1252号申请,允许来自转基因黑曲霉的葡糖淀粉酶(glucoamylase)作为加工助剂。[详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产品生物毒素与过敏原防控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异硫氰酸酯可显著抑制赭曲霉、炭黑曲霉和黑曲霉生长、孢子萌发和产OTA毒素;在农产品减损防腐保鲜方面,异硫氰酸酯可显著抑制葡萄腐烂,延长其保质期,同时还可抑制真菌在玉米中生长及产OTA;解析其抑制机理表明异硫氰酸酯是通过破坏真菌的菌丝体结构,细胞壁及细胞膜的完整性和下调OTA毒素合成基因表达的方式来抑制真菌生长及产毒。[详细]
2月1日,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发表消息称:韩国某食品进口企业进口的埃塞俄比亚产咖啡豆产品中检测出赭曲霉毒素A超标,命令其停止销售并召回相关产品。[详细]
2023年2月8日,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发布230-23号通知,其中A1229号申请,就一种羧肽酶(Carboxypeptidase)作为加工助剂进行意见征求。[详细]
2024年1月11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种亮氨酰氨肽酶(leucyl aminopeptidase)的安全性评价发布意见。[详细]
2024年2月20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种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的安全性评价发布意见。[详细]
2024年1月12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种食品酶3-植酸酶(3-phytase)的安全性评价发布意见。[详细]
近日,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星副教授课题组在谷物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超灵敏快速检测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并在工程技术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0.588)发表了研究论文。[详细]
2023年12月21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种亮氨酰氨肽酶(leucyl aminopeptidase)的安全性评价发布意见。[详细]
据欧盟食品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消息,2023年1月26日,欧盟通报我国出口去壳葵花籽不合格。[详细]
2023年11月17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种食品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的安全性评价发布意见。[详细]
2023年11月20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种食品酶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olygalacturonase)的安全性评价发布意见。[详细]
2023年11月21日,欧盟食品安全局就一种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的安全性评价发布意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