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水产
为解决产业难点,创建深远海养殖大黄鱼精准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大黄鱼遗传育种团队成功研发“东海芯1号”大黄鱼15K基因组育种芯片。这是东海所为培育适宜深远海养殖大黄鱼新品种所特制的种业芯片,且检测+预测周期小于14天,检测成本不超百元。[详细]
近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遥感技术及数字渔业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在海洋渔业安全生产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将基于地理格网编码的船位管理技术应用于海上遇险船舶救援。[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牙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牙鲆套式病毒(Chinook salmon bafinivirus, CSBV)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探究了ube3a应对CSBV感染的特性和功能。[详细]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所生物技术与育种研究室胡红霞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Q1,IF=9.5)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为包括鲟鱼在内的同源多倍体物种的基因组选择提供方法支撑。[详细]
2024年3月15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牵头编制的国家标准《水产配合饲料 第10部分:罗非鱼配合饲料》(GB/T 22919.10-2024)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2024年10月1日实施。[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院级海湾与岛礁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创新团队对万山群岛差异化生境下的主要鱼类群落营养生态位研究取得新进展。[详细]
针对以上技术难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陆基工厂化养殖创新团队针对性开展了相关研究,突破了鱼群多目标跟踪和行为识别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在农业工程领域国际知名期刊Biosystems Engineering和Aquacultural Engineering上,并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详细]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第81号令,以下简称《办法》)要求,自2023年12月1日起,食用农产品销售者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省市场监管局提醒全省广大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在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蔬菜类、水果类、禽蛋类、畜禽肉类、水产类等生鲜食用农产品)时,不得使用不符合《办法》规定的照明灯具(俗称“生鲜灯”)误导消费者。[详细]
近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生物技术研究室基因中心研究团队在鲤响应氧化应激机制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微化学实验室杨健研究员团队基于源自养殖水土生境的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保护技术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业微化学实验室杨健研究员团队在铜胁迫导致背角无齿蚌稚蚌壳形态异常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特色淡水鱼健康养殖研究小组在鰤诺卡氏菌抗菌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详细]
2月4日,青岛市城阳区海洋发展局组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和山东省海洋发展研究会等单位有关专家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青岛清源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的“膨腹海马工业化养殖工艺优化与创新”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详细]
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重点专项项目任务“鳜重要病害的区域化综合防控与应用示范”在广州增城启动,科研处处长林明辉、水科院水产疫苗创制与免疫防控创新团队首席李宁求研究员、课题负责人林强副研究员、广东德权渔业发展有限有公司邓德基总经理及相关技术骨干参加了会议。[详细]
据越南水产加工与出口协会(VASEP)的消息,该协会刚收到美国联邦公报(2023年7月9日)公布对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期间进入美国市场的越南冷冻查鱼片进行第19次反倾销税复审(POR19)的初步结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