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水产
近日,农业农村部第687号文对2023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17个水产新品种予以公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选育的中国对虾“黄海6号”新品种(登记号为GS-01-008-2023)、金虎杂交斑新品种(登记号为GS-02-001-2023)及作为第二完成单位完成的罗氏沼虾“数丰1号”新品种(登记号为GS-01-006-2023)、红鳍东方鲀“天正1号”新品种(登记号为GS-01-005-2023)榜上有名。[详细]
7月21日,第24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揭晓,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棘皮类病害防控与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完成的“一种用于抗病刺参选育的遗传分子标记组合及其应用”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彰显了黄海水产研究所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详细]
近日,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室唐永凯研究员等发明的“一种测量鱼类行为的装置及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2211333251.2。[详细]
农业农村部批准唐山市维卓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详细]
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市水产制品(含水冻商品)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监督抽查。本次抽查了35批次产品,经检验,1批次不合格。[详细]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的工作部署,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渔发〔2021〕13号)的有关要求,我部组织开展了2023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经各有关县市省逐级审核,省级验收公示、择优推荐以及我部公开征询意见,共有109个申报主体符合创建标准。现将《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名单(2023年)》(见附件)予以公布,有效期自2024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详细]
2022/23财年,全球最大的水产企业日本玛鲁哈日鲁株式会社(Maruha Nichiro)营收与利润刷新历史纪录,截至2023年3月31日前12个月,该公司实现营收1.02万亿日元(7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通过联用稳定同位素和胃含物镜检技术,系统研究了南海北部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的营养生态位和摄食习性,同时解析了其稳定同位素特征与环境的相关性,丰富了对带鱼摄食生态学的理论认知,揭示了高营养级鱼类在过度捕捞与生态退化背景下生存策略的变化。[详细]
近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病害与饲料研究室、水科院大宗淡水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运用生物发酵技术在淡水鱼饲料的应用研究上取得新进展。[详细]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如厄尔尼诺现象)变得越来越频繁。在全球范围内,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将一些热量和水分转移到大气当中,极易造成持续的气温升高,对全球渔业和水产养殖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温引起的热应激将成为世界范围内水产养殖未来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热应激对鱼类肌肉品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尚不清楚。[详细]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黄智慧等研究发明的“鱼类低氧胁迫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实验系统及使用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210879781.0。[详细]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左涛等研究发明的“一种修复黄河口潮间带浅滩渔业生境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210732981.3。[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淡水鲈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科学家任鸣春研究员团队在吉富罗非鱼抗链球菌感染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详细]
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孙晶晶等研究发明的“一种深海宏基因组来源β-半乳糖苷酶、编码基因和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111239822.1。[详细]
近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淡水鲈营养需求与饲料岗位科学家任鸣春研究员团队在大口黑鲈鱼粉替代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