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污染物
近期,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糖果制品、蛋制品、餐饮食品及餐饮具、食品添加剂和食用农产品等5大类食品330批次样品,检出其中餐饮食品及餐饮具和食用农产品等2大类食品9批次样品不合格。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其他污染物。[详细]
8月18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33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检出不合格食品3批次。不合格项目涉及微生物污染、质量指标不达标、其他污染物。[详细]
2023年8月23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发布REP23/CF16号报告,拟制订部分食品中的污染物限量,意见反馈期截至2023年10月15日。[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制的《鉴别植物源性蛋白饲料原料中头孢菌素药渣的方法及应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这是自聚焦抗生素药渣监测技术难题开展创新研究工作以来获得的第4项专利技术。该项研究已先后筛选确定了链霉素、土霉素、泰乐菌素、头孢菌素、硫酸粘杆菌素等不同种类抗生素药渣特征标志物,建立了一系列基于标志物检测的饲料中抗生素药渣精准识别技术。[详细]
2023年8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PLAN-2023-1984号提案,拟修订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即(EU) No 2023/915号法规)。内容为修订婴幼儿配方食品中3-氯丙二醇及其脂肪酸酯的最高限量。[详细]
近期,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饼干、茶叶及相关制品、食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餐饮食品及餐饮具和食用农产品等7大类食品342批次样品,检出其中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餐饮食品及餐饮具和食用农产品等4大类食品9批次样品不合格。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与标签标示值不符、其他污染物。[详细]
8月8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25期通告,检出饮料,调味品,水果制品,糕点,方便食品,水产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7大类12批次食品不合格,涉及污染物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质量指标不达标的问题。[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清洁流域创新团队联合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创新团队,从种养良性循环的需求出发,针对农业环境中抗生素-重金属等新型污染物的复合污染问题,开展了粪肥还田对典型稻田中抗生素-砷协同归趋的影响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详细]
本次抽检的产品为食用农产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蔬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水果制品、调味品、饮料7大类食品。抽检项目包括食品添加剂、品质指标、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污染物、非法添加等指标,共抽检31批次产品,其中30批次合格,1批次不合格。[详细]
为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海南省食检中心经3个月检测技术攻关,4月27日,正式获得186项参数的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扩项批准。其中,食品中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18项,食品中农药残留89项,食品中兽药残留52项,食品中污染物及元素2项,食品中营养成分1项,食品中基因成分5项,饮料酒4项,饮料5项,水果蔬菜及其制品8项,保健食品2项。至此,省食检中心现有检测资质参数2055项。[详细]
2023年7月14日,孟加拉国食品安全局(BFSA)发布《食品安全(化学污染物和毒素)条例》草案,该条例规定了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硝酸盐、多氯联苯、二恶英、霉菌毒素和其他毒素)的最高含量。[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常规水资源安全利用创新团队在植物修复养殖废水灌溉农田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复合污染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田间试验探明了黑麦草和印度芥菜间作模式对土壤复合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为植物修复技术应用于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详细]
8月2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20期通告,检出不合格食品15批次,涉及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及其他污染物等问题。[详细]
近日,在农业农村部蔬菜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蔬菜花卉研究所质量安全课题组针对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农业化学污染物检测存在的共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了系列探索研究,在污染物高效前处理、污染分子识别机制和精准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详细]
来自SeafoodNews 11月22日消息,作为举办世界杯工作的一部分,卡塔尔政府在世界杯前对全国食品进行了质量检查,期间,在进口的印度海产品中检测出微生物污染物,对此,卡塔尔政府暂时禁止从印度进口海产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