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苹果
2023年5月,我国鲜苹果出口数量为3.94万吨,同比减少9.26%;出口金额为0.53亿美元,同比减少10.48%;平均单价为1339.62美元/吨,同比减少1.35%。1-5月累计出口数量28.12万吨,同比减少14.90%;出口金额3.63亿美元,同比减少13.70%。[详细]
2023年5月,陕西省浓缩苹果汁出口数量3079吨,金额502.59万美元,平均单价1632.25美元/吨。2023年5月,全省鲜苹果出口数量1123吨,金额128.91万美元,平均单价1147.72美元/吨。2023年5月,全省鲜梨出口数量1790吨,金额248.67万美元,平均单价1389.49美元/吨。[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逆境生物学团队在 The Plant Journal 上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of MdMa1 by MdMYB21 in Ma Locus decreases malic acid content in apple frui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苹果中苹果酸积累的调控机制,并开发分子标记为果实品质遗传与改良提供新见解与理论基础。[详细]
8月26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果树所主持的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苹果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进行会议验收。[详细]
2023年6月,我国鲜苹果出口数量为3.19万吨,同比增加1.65%;出口金额为0.44亿美元,同比增加3.32%;平均单价为1381.97美元/吨,同比增加1.64%。1-6月累计出口数量31.31万吨,同比减少5.23%;出口金额4.07亿美元,同比减少3.19%。[详细]
该研究揭示了苹果类泛素蛋白MdRAD23D1促进降解脯氨酸富集蛋白MdPRP6、参与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详细]
该研究鉴定出一条受胞质葡萄糖信号诱导的SnRK2.3-AREB1-TST1/2通路,探明了两类功能不同的液泡膜糖转运蛋白ERDL6和TST1/2协同调控可溶性糖积累的分子机制,从分子水平深入解答了为什么果实中的葡萄糖和果糖等己糖含量可达鲜重10%,而叶片等器官含量不足1%的科学问题。[详细]
揭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MdHDA6在调控MdTCP15诱导的转录激活或抑制中起拮抗作用,以正向调控苹果耐寒性,揭示了MdHDA6-MdTCP15模块调控苹果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苹果抗逆与品质改良创新团队马锋旺教授/毛柯副研究员课题组在The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HD-Zip转录因子MdHB7-like通过促进盐胁迫下植株的自噬活性及Na+外排增强苹果耐盐性的分子机制。[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周建斌教授团队在黄土高原苹果种植对区域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详细]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助力苹果等农产品快速出口,大窑湾海关采取“送服务上门”“建档立案”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及时了解企业出口计划,收集行业信息12条,引导企业精准对接海外市场需求,助力企业搭建本土农产品出口渠道,全链条扶持产业发展。[详细]
2021年全国苹果整体销售进度放缓,价格较往年有所下跌,部分产区出现低价及滞销现象。全国苹果(富士)平均批发价格比2020年下降2.48%,但整体趋势平稳。[详细]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2022年全国苹果产量约3500万吨。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对果实品质和营养健康效益也越来越重视,而不同品种果实在食用品质、贮藏特性、营养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果实特征与代谢物直接关联,建立基于营养代谢物的时空品质评价数据库是提升果实品质的基础,这不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更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改善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详细]
2021年,各地积极培育适度规模经营苹果户、苹果产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根据全国企业信用查询系统(以下简称企查查)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3.84万家苹果种植相关主体(在业/存续),其中苹果家庭农场6136家,苹果合作社共有19598家。从地域分布来看,陕西省以1.07万家(27.81%)企业位居第一,山东6705家(17.46%)、甘肃4515家(11.76%)居二、三位。[详细]
4月21日,经兰州海关所属平凉海关“云签发”出口植物检疫证书,由静宁维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5.5吨鲜梨顺利发车出口。据统计,今年一季度,甘肃省新鲜水果出口达2.6亿元,同比增长逾六成,其中鲜苹果、鲜梨分别出口1.98亿元和1190.6万元,增幅分别为56.5%、370.8%。[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