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水稻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发布2022年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详细]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庄楚雄研究员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t(IF2020=10.151,生物学1区)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PPR蛋白可以调控核编码转录因子mRNA的降解,同时揭示绒毡层质体发育与绒毡层PCD和降解的关系。[详细]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陈小林课题组研究成果以“MTA1-mediated RNA m6A modification regulates autophagy and is required for infection of the rice blast fungus”为题在New Phytologist发表。研究以稻瘟菌-水稻为模式系统,揭示了N6-甲基腺苷修饰(N6-methyladenosine RNA, m6A)调控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功能的新机制。[详细]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刚与德国GFA咨询公司、安江省农村发展分局联合组团前往安江省参观和了解安江省各合作社生产情况。这是由 GIZ 和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经济合作与农村发展局联合实施的“绿色创新中心”项目(GIC)的活动之一。[详细]
为解决宁夏水稻生产中存在的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2020年起,宁夏自治区科技厅支持宁夏绿先锋农业机械化服务有限公司承担了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稻种植智能化精准管理系统集成研究与示范”。该项目融合了农机、农艺、物联网等技术,结合水稻精量直播等生产过程管理,开发了一套水稻农田作业智能管理集成系统。[详细]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近日,安道麦美国公司获得了美国环保局(EPA)对其新型除草剂FullScript的登记,该除草剂是FullPage?水稻种植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可增强复配除草剂耐受性,提高产量。[详细]
早稻是全年水稻生产第一季,发展早稻对稳定双季稻面积、确保口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惊蛰”已过,南方早稻生产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近期南方大部地区气温回升较快,利于早稻播种育秧。据气象部门预报,3月中旬南方降雨偏弱、气温偏高,3月下旬到4月上旬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过程。针对当前天气条件和生产特点,按照“选良种、育壮秧、强田管、控病虫、防灾害”的技术路线,加快早稻播种育秧进度,强化田间管理,全力夺取早稻丰产丰收。[详细]
集中育秧是提高水稻秧苗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水稻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措施。推进早稻集中育秧,对稳定早稻生产、减少直播稻面积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气候和生产特点,按照“科学选点、合理规模,暗化出苗、统一育秧,加强田管、壮苗下田”的技术路径,推进早稻集中育秧,为夺取早稻丰收奠定基础。[详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经过13年的合作研究,系统鉴定了引起籼稻和粳稻杂种不育的位点,深入解析其中一个最主效位点的基因克隆和遗传、分子机制,解开了水稻生殖隔离之谜,为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高产品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所创新团队联合攻关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水稻染色质开放性在线预测模型,为水稻染色质开放性及其转录调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杂志(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上。[详细]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军团队研究了水稻不同生长期稻田上覆水的光化学过程,发现三重激发态溶解性有机物(3DOM*)、单线态氧(1O2)和羟基自由基(。OH)是主要的活性物质(RIs),且1O2的表观光量子产率远高于一般地表水的值。深入研究发现,DOM的性质和亚硝酸盐的浓度是影响RIs生成的关键调控因子,。OH主要产生于亚硝酸盐和DOM在光照下的电子转移,而3DOM*和1O2主要来源于光照DOM引发的系间窜跃和能量传递。[详细]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病原菌互作团队,揭示了温度影响稻瘟病发生的机制,为科学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有效防控稻瘟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2月23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详细]
近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水稻病毒病抗性创新团队联合康奈尔大学在Plant, Cell & Environment (影响因子7.228,中科院生物学Top1区)上发表了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病原物抗性的胞内免疫受体基因转录调控的新机制。[详细]
湖北省早稻、再生稻即将进入播种育秧关键时期,据省气象部门预测,早稻、再生稻播种育秧期间冷暖交替频繁,气温变幅较大。为保证湖北省水稻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针对当前气候特点和湖北省水稻生产条件,现就早稻、再生稻育秧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详细]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生高维维等,研究发现干旱时水稻miR2105直接靶向切割OsbZIP86 mRNA来调控OsbZIP86转录本水平,影响水稻的耐旱能力,超表达OsbZIP86或降低miR2105表达可提高水稻的耐旱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