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水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精准育种技术创新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编辑范围更广的胞嘧啶和腺嘌呤双碱基编辑融合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水稻内源的OsEPSPS基因编码区进行近饱和突变,获得了高抗草甘膦的水稻新型基因资源。本研究为通过人工进化农作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创制新型基因资源和新种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有效工具。[详细]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与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吴殿星研究组合作在水稻抗性淀粉合成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详细]
5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生物学团队在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 factor OsSNAC1 positively regulates nitrate transporter gene expression in r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转录因子OsSNAC1正向调控硝酸根转运基因OsNRTs的表达提高水稻氮吸收的分子机制。[详细]
综合泰国媒体近日消息,泰国拟进一步提高大米出口竞争力,加快开发新的大米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估计明年将推出30个大米新品种。[详细]
近日,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娄永根/李冉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Sakuranetin protects rice from brown planthopper attack by depleting its beneficial endosymbionts”的研究论文,阐述了水稻抗褐飞虱的一种新机制。[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合作,解析了OsSHI1作为一个转录调控中枢,通过整合多种植物激素途径,进而协调水稻生长及耐逆的分子机制。2023年5月18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上。[详细]
3月13日,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新发布了13项团体标准。其中《荆楚粮油 米饭型全谷黑米》(T/HBLS 0016-2023)和《荆楚粮油 全谷黑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T/HBLS 0015-2023)由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团队牵头,联合国粮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省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北洪山实验室、湖北双水双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稻道鸿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湖北洪森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制定。[详细]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科迪华近日推出了水稻除草剂Novlect?(氯氟吡啶酯+氰氟草酯),用于防治稻田中各种阔叶、禾本科和难以控制的杂草。Novlect?中的活性成分氯氟吡啶酯(商品名为Rinskor?)的独特组合,已证明对直播水稻(DSR)在内的杂草管理非常有效。该产品具有良好的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特征,有利于土壤和环境健康。[详细]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拜耳作物科学和Crystal作物保护公司(Crystal)近日合作推出了两款新产品Curbix Pro和Kollar,以帮助农民应对稻飞虱,并确保最佳的作物保护实践。拜耳和Crystal于2018年开展合作,以提高印度水稻和棉花种植者的生产力。通过此次合作,拜耳和Crystal将为印度农民建立有效的作物保护计划,并提供增强对害虫抵抗力的解决方案。[详细]
近日,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创新团队揭示了外源补充柠檬酸缓解镉诱导水稻细胞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爆发的分子机制,为植物非生物胁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圈(Chemosphere)》上。[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功能成分与生物合成创新团队系统鉴定了中国菰米类黄酮合成关键基因,并揭示了其在水稻等重要禾本科谷物中的利用价值。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食品研究(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和《食品前沿(Food Frontiers)》。[详细]
4月13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农业农村部“水稻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2023年度推进会在三亚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作科所副所长王文生、海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刑福能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详细]
《新兴报》6 月 13 日报道:农业部向农民保证,本水稻种植季节将不缺化肥。[详细]
据乌拉圭《国家报》6月1日报道,2022/23年度第十九届水稻生产技术评估研讨会于5月31日举行,本年度乌水稻平均每公顷收获9647公斤,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即2020/21年度的9450公斤/公顷。[详细]
3月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揭示了转录因子OsbHLH38调控水稻苗期盐胁迫应答的新机制,为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培育耐盐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