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微生物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徐岩教授团队吴群教授课题组在发酵食品微生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团队应用无菌斑马鱼模型和肠道菌群转接技术阐明胆汁酸改善大口黑鲈的肠道屏障功能,为进一步推动研究其他饮食成分或添加剂诱导的经济鱼类微生物群的作用效果提供了参考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imal nutrition》(动物营养学)上。[详细]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徐岩教授团队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组装机制及代谢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Amino acids drive the deterministic assembly process of fungal community and affect the flavor metabolites inBaijiufermentation”正式发表于Microbiology Spectrum(中科院1区,TOP期刊,IF= 9.043)。[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创新团队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系统阐述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从肠道菌群的角度为水产绿色养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相关研究发表在《工程学报(Engineering)》上。[详细]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固氮团队研究成果于在Plant Cell在线发表,研究解析了大豆根瘤衰老的分子机制,为大豆氮素高效吸收和高蛋白大豆培育提供关键基因资源。该文章同时被期刊编辑选为亮点工作进行评论(Doll, 2023)。[详细]
11月1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24期通告,检出不合格食品12批次。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洗涤剂、理化指标和微生物不合格。[详细]
近日,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动物育种与健康养殖前沿科学中心、湖北洪山实验室晏向华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以 “Gut microbiota-derived 3-phenylpropionic acid promotes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function via AhR signaling”为题在Microbiome杂志发表。[详细]
11月1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34期通告,检出8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质量指标不达标、农药残留超限值、违规添加非食用物质、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等问题。[详细]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餐饮具抽检专项,抽检复用餐饮具(餐厅自行消毒、集中清洗消毒服务单位消毒)、一次性餐饮具共665批次样品。根据食品安全标准检验和判定,其中抽检项目合格样品596批次、不合格样品69批次,检出微生物污染及其他指标等问题。[详细]
11月1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43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通告,检出不合格食品15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质量指标等问题。[详细]
一直以来,中国白酒始终以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众多新研究成果的涌现,不断开拓对白酒新的认知深度与广度,北京工商大学酿酒工程系在国际食品科技期刊发表论文,对白酒制曲过程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进行探索,在探寻白酒之秘的道路上更进一程。[详细]
5月18日至19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联合举办水产养殖动物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监测技术培训班。[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了一种靶向分离尿素分解菌的新方法,并从牛瘤胃中分离鉴定了具有脲酶活性的重要尿素分解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微生物组学(Microbiome)》上。[详细]
6月进入夏季,气温升高,水温随之逐渐升高,水产养殖步入生产旺季。随着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量增加,养殖水体中残饵和排泄物逐渐增加,对水质产生影响,加之6月高温天气增多,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根据近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和今年天气情况,我们对6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详细]
韩北忠教授团队对原料小麦和制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大曲样本进行了微生物传统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结合分析。同时进行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分析,结合微生物分析结果进行关联网络分析,挖掘重要微生物的代谢特征,表征微生物与风味物质之间的关系,讨论微生物在制曲过程中的代谢功能,从更客观的角度阐明小麦源微生物对大曲菌群和代谢物的贡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