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重金属
近期,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粮食加工品、调味品、肉制品、方便食品、冷冻饮品、蜂产品、餐饮食品及餐饮具和食用农产品等8大类食品612批次样品,检出其中蜂产品、餐饮食品及餐饮具和食用农产品等3大类食品19批次样品不合格。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重金属污染、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问题。[详细]
11月21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41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检出不合格食品15批次。不合格项目涉及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标、农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详细]
11月20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37期通告,通报不合格食品23批次,检出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超限量使用及其他指标问题。[详细]
本次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纤维素》等14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包括8项修订标准和6项制定标准,规定了纤维素等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分子式分子量等基本信息、感官指标要求,主成分含量、杂质要求、铅、砷等重金属指标等技术指标要求。6项标准修改单主要对原标准中结构式、生产工艺内容描述、pH指标、计算公式、商品化描述等内容进行修订。上述标准均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告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相配套的质量规格标准。[详细]
11月15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35期通告,检出不合格食品16批次,涉及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及其他指标问题。[详细]
扇贝具有超富集镉的特性,其对镉的蓄积及其食用安全评估研究一直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领域的关注重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室对扇贝的重金属蓄积规律进行研究,并率先运用体外仿生消化模型结合镉的形态分析技术研究揭示了扇贝不同组织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形态转化规律。[详细]
为做好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年货专项监督抽检任务,本次抽检396批次样品,检出5批次样品不合格,主要问题是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详细]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近期组织开展春节期间专项抽检,共抽检17类食品1439批次样品,检出不合格样品12批次。发现的主要问题为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等。[详细]
澳门市政署获悉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一款预包装干百合产品含过量重金属污染物镉,已即时向本澳业界发出食品预警并派员到市面巡查。经调查,涉事产品於本澳市面有售。市政署已即时要求商户下架及停售相关产品,并呼吁市民若持有涉事产品应立即停止食用。[详细]
11月8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34期通告,通报不合格食品14批次,检出微生物污染、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及其他指标问题。[详细]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近期组织抽检26类食品共678批次样品,检出不合格样品27批次,发现的主要问题为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微生物污染、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等。[详细]
近期,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粮食加工品、餐饮食品、豆制品、食用农产品、调味品、酒类、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蔬菜制品、速冻食品、糕点共10类产品820批次,其中合格样品803批次,不合格样品17批次。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不合格。[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饲料资源与生物转化创新团队研究了肉鸡对铜(Cu)、铁(Fe)、锌(Zn)、锰(Mn)的最适需要量,为减少肉鸡养殖中的重金属排泄污染提供了技术支持。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兽医科学前沿)》。[详细]
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产前茭白生长的水体环境可能具有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作为小宗作物,产中茭白登记可用的农药种类较少,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产后茭白的保鲜存在违规使用添加剂的情况。解决茭白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做好全程控制,从产前、产中及产后三个环节做好茭白的质量控制,根据各个环节的特点及存在的质量风险,制定严格的管控措施,切实提升茭白的质量安全水平。[详细]
相较塑料和陶瓷制品来说,儿童不锈钢餐具环保耐用、容易清洗、不易滋生细菌,且不易摔坏,受人青睐,然而它们的价格却是千差万别,一只汤匙最便宜的一两元钱,而最贵的高端产品则要几十元,相差达几十倍,这是为何呢?而且,一些劣质不锈钢餐具产品使用时会析出铅、铬、锰、汞和镉等重金属元素,长期使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免疫力和抵抗力较低的儿童更应避免使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