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代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毒素与过敏原防控团队封面文章揭示肉鸡肠道菌群对呕吐毒素的代谢转化规律,该工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期刊 (IF: 5.279)。[详细]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徐建中课题组在代谢改造谷氨酸棒杆菌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一步发酵生产L-赖氨酸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Rational reformation of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for producing L?lysine by one?step fermentation from raw corn starch”正式发表于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F=4.813) 。[详细]
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粮油工程创新团队在营养学一区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11.176)上发表论文,系统评价了全谷物摄入对不同人群血糖代谢的影响。[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锦明教授团队在药食同源蘑菇功能因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揭示了两种人工栽培的灵芝、桑黄子实体中分子结构不同的两类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神经炎活性和神经保护活性。[详细]
近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赵伟教授课题组在食品-肠-脑的互作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Gut microbiome drives individual memory variation in bumblebees”于2021年11月25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6833-4)。[详细]
2021年11月23日,国际知名期刊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卢钢教授课题组与德国海德堡大学赵心爱博士合作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 SlPIF3 通过生长素和蔗糖代谢途径调控番茄花粉发育过程,并提出了创制番茄核雄性不育系的新策略,为番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详细]
瓜类蔬菜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丝瓜褐变和抗病性研究工作,在引起丝瓜褐变转录调控、代谢过程和miRNA调控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相继在《中国农业科学》、PeerJ和Scientific Reports(IF4.379)期刊上发表。[详细]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周培教授团队在生态环境领域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 Top)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利用植物细胞学、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超富集植物龙葵对短期不同浓度镉(Cd)胁迫的响应变化,探讨了龙葵对Cd胁迫的应对机制。[详细]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关于不同热加工方式对罗非鱼片品质变化影响作用的研究取得新进展,这为分析热加工方式对水产品小分子代谢物组成变化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方法,也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水产品品质与安全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知识和参考。[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团队发现了调控玉米籽粒大小与粒重新机制,为玉米产量提升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基因资源。[详细]
12月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唐威华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文团队联合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综合运用细胞生物学、代谢分析、转录组分析等研究手段深入解析禾谷镰孢菌fg3_54基因簇功能,发现鉴定了又一新的小麦赤霉病致病因子镰孢菌素B。[详细]
该研究揭示了NAC转录因子ClNAC68介导细胞壁转化酶基因调控西瓜果实含糖量,并介导生长素信号关键因子ClGH3.6调控种子发育的分子机制,为解析西瓜果实糖代谢及种子发育的调控网络奠定分子基础。[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饲料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添加赖氨酸可通过影响肝脏蛋白质和脂质代谢,进而调控犊牛生长发育的作用机制。[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创新团队发现miR169分子在玉米盐应答中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详细]
围绕乌鸡产业的安全问题,农业农村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南昌)在部监管司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项的支持下,对影响乌鸡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隐患进行了分析评估,研究了乌鸡对重点药物(氟喹诺酮类、酰胺醇类、氨基糖甙类等)的残留代谢规律,锁定了影响乌鸡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为场地选择、鸡苗质量、卫生防疫、疫苗免疫和药物残留控制,提出了乌鸡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为乌鸡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