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脂肪酸
2022年9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椿雨课题组在Plant Commucations上发表的研究论文,首次组装了高质量的十字花科诸葛菜(O. violaceus)基因组,揭示了该复杂基因组在多倍化后染色体的断裂重排过程,同时结合转录组测序提出参与双羟基脂肪酸和多聚内交酯合成的候选基因及其进化历程。[详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于修烛教授团队在食品国际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上在线发表题为“Methods, Principles,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of Determining Chloropropanols and Their Esters”的综述文章。[详细]
2023年1月23日,世卫组织发布了2022年全球消除反式脂肪的报告,该报告阐述了全球在实现2023年全球消除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酸(TFA)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了过去一年(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取得的成就。[详细]
2023年8月2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PLAN-2023-1984号提案,拟修订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即(EU) No 2023/915号法规)。内容为修订婴幼儿配方食品中3-氯丙二醇及其脂肪酸酯的最高限量。[详细]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相关要求,行业标准《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强化猪肉》起草组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编制工作,现公开征求意见。[详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植物蛋白结构与功能调控创新团队针对不同饱和度的脂肪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对高水分挤压豌豆蛋白品质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详细]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油茶研究团队利用高效液相(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了22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多酚、生育酚、角鲨烯及植物甾醇等活性物质,借助模式生物秀丽线虫评估了植物油对健康寿命的影响,并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从理论上揭示了植物油中具有促进健康寿命的主要活性成分,也为今后开发新型植物油提供重要参考。[详细]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研发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牛奶方面取得新进展,探究了ω-3与ω-6脂肪酸比值对生乳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为功能性牛奶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在亚麻籽调控牛奶风味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完整和粉碎亚麻籽对生乳风味的影响,为开发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乳制品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营养前沿(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科技创新团队研究发现奶牛瘤胃中α-亚麻酸(ALA)新的生物氢化产物t9c12c15-C18:3,为开发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牛奶提供了理论依据。[详细]
2023年7月10日,据欧盟官方公报消息,欧盟委员会发布实施条例(EU)2023/1428,修订食品添加剂脂肪酸甘油单酯和甘油二酯的规格。[详细]
2023年6月30日,据欧盟官方公报消息,欧盟委员会通过(EU)2023/1329条例,修订(EC)1333/2008号法规的附件二中有关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E476)的使用和(EU)No 231/2012关于甘油(E422)、脂肪酸聚甘油酯(E475)和聚甘油聚蓖麻油酸酯(E476)的规格,自公布后第20日生效。[详细]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中菜籽油食用量大、风味浓郁、脂肪酸组成较为均衡,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帮助消费者科学认知菜籽油,特做如下消费提示。[详细]
鱼类及海鲜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鱼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为n-3系列,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且海鱼中的含量比淡水鱼相对更高,可以促进大脑及认知发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