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团队应用无菌斑马鱼模型和肠道菌群转接技术阐明胆汁酸改善大口黑鲈的肠道屏障功能,为进一步推动研究其他饮食成分或添加剂诱导的经济鱼类微生物群的作用效果提供了参考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imal nutrition》(动物营养学)上。[详细]
绿豆生育期短、播种适期长,抗旱、耐瘠薄、固氮养地,且适宜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是重要的小宗粮豆作物。针对目前我国绿豆产业发展趋势和绿豆主产区气候特点,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3年绿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详细]
5月26日,“耐抽薹优质冬春大棚胡萝卜新品种”展示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举行,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自主培育的“中誉1877”、“中誉1749”精量化播种、中耕培土和采收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过程,并现场品鉴了鲜榨胡萝卜汁。[详细]
5月18日,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公示2022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形式审查结果,提名项目共201项,183项通过,18项不通过。其中,食品领域有30项通过,1项不通过。公示时间:2023年5月18日至5月26日。[详细]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徐岩教授团队在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组装机制及代谢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Amino acids drive the deterministic assembly process of fungal community and affect the flavor metabolites inBaijiufermentation”正式发表于Microbiology Spectrum(中科院1区,TOP期刊,IF= 9.043)。[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蜂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团队探究了氧化诱导对油菜蜂花粉过敏原空间构象及过敏原性的影响机制,对低致敏性蜂花粉的开发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相关成果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在线发表。[详细]
6月20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公示了2023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拟立项清单,拟立项项目1411项,其中:面上项目1100项、杰青项目35项、博士后项目 240项、博士“直通车”项目36项。涉及食品领域56项,包括面上项目51项、博士后项目5项。公示时间为2023年6月20日至6月27日。[详细]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柑橘全程机械化平台和人工智能与统计学习团队以“Predicting and Visualizing Citrus Colour Transformation Using a Deep Mask-Guided Generative Network”为题在农艺学领域期刊Plant Phenomics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生成式深度学习方法,实现了对柑橘果皮颜色变化的高精度可视化预测。[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创新团队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系统阐述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从肠道菌群的角度为水产绿色养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相关研究发表在《工程学报(Engineering)》上。[详细]
6月15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3年度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受理情况,其中,食品领域有4个专项10个项目予以受理。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自2023年6月15日至2023年6月21日。[详细]
5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生物学团队在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发表了题为“Transcription factor OsSNAC1 positively regulates nitrate transporter gene expression in r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转录因子OsSNAC1正向调控硝酸根转运基因OsNRTs的表达提高水稻氮吸收的分子机制。[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 FecB 不同基因型小尾寒羊卵泡中颗粒细胞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为解析不同 FecB 基因型小尾寒羊个体间产羔数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视角。[详细]
5月17日,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0年度真抓实干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市(州)激励拟立项项目,食品领域有23项。[详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产品加工与功能评价团队发现了两种类型中国蜂胶的植物来源并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食品(Foods)》期刊上。[详细]
5月17日,云南省科技厅公示2023年项目验收结果,共有30项,其中,食品领域有5相关通过验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