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

您的位置:首页 > 食品资讯 > 食品科技

食品科技

分类: 企业动态食品行情品牌资讯食品名企食品学院食品法规美食制作中国食品国际食品 国际预警权威发布食品科技外讯导读产经企业食品价格
  • 为扎实推进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提升技术规范化水平,着力实现“玉米不减产、亩增收100公斤大豆”目标,结合今年黄淮海大豆夏播区气象条件,提出2023年黄淮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意见。[详细]

  • 6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通过对谷子种质资源的基因组变异和群体结构分析,组装了谷子第一个高质量图基因组,系统阐明了谷子起源及驯化改良的过程,为“谷子起源于中国”的单起源假说提供了群体遗传学证据;对谷子及其野生种青狗尾草的1844份核心种质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发掘了1084个重要性状相关位点和基因,创制了谷子图基因组精准高效育种方法,为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路径。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详细]

  • 为加快葡萄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保持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亟待针对园地选择、种植管理、采收管理、分级、贮藏和包装标识管理等环节制定葡萄生产全程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指南,促进葡萄安全、优质、绿色生产。[详细]

  • 6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应用创新团队系统研究了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PILNCR2、微小核糖核酸miR399与磷转运蛋白PHT1s的互作机制,发现PILNCR2能够通过影响miR399对PHT1s的负调控,进而促进玉米在磷胁迫下正常生长。该研究为植物适应养分胁迫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培育磷高效玉米品种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详细]

  • 近日,在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常规性科技援助项目的支持下,由巴基斯坦国家农业研究中心、真纳大学等国家研究机构6名高级科学家组成的小麦高级育种家代表团来华访问。本次访问旨在交流小麦分子育种及育繁推一体化生产模式,实地考察黄淮麦区小麦生产,探讨中国技术在巴基斯坦应用与推广方式和方法。[详细]

  • “夏至”将至,南方早稻陆续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进入产量形成最关键时期。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江南大部、华南西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以上,同时雨水过后,有可能出现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受不利天气影响,早稻遭受“雨洗禾花”和高温热害的风险增加,不利于早稻授粉结实和籽粒灌浆,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针对降雨、高温、扬花“三碰头”,各地要坚持防渍涝、防高温、防早衰、防病虫“四防”并重,强化防灾减灾,抓好肥水管理,促进籽粒灌浆,确保适时收获,努力夺取早稻丰产丰收。[详细]

  • 夏季气候炎热,水温较高,是水产动物生长的主要季节,但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较多,水环境较为复杂,水产动物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为确保各地水产养殖生产稳定和水产品市场供应有序,现研究提出夏季水产养殖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使用。[详细]